健康養身★高鐵售站票「非常有限度」 周末陳時中示範防疫旅遊

高鐵售站票「非常有限度」 周末陳時中示範防疫旅遊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隨台灣疫情降溫,交通部員研擬交通與觀光3階段放寬,計畫提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基本上受到否決。指揮官陳時中認為,人群開放應按照疫情而定,不應有時間表,雙鐵長途站票必須有限制,取消戴口罩則完全反對。另外,清明節假期時,陳時中曾擔心墾丁「人潮洶湧」,本周末則要親自前往示範「防疫旅遊」。


指揮中心否決交通部「時程式」規劃 管制鬆緊要看疫情調控


陳時中表示,很難用時間點當作開放條件,疫情每天都在變化,應按照疫情變化,比較符合實際需要,例如10月要開放邊境,可現在沒有想到那麼遠,疫情天天都在變化;至於高鐵要恢復自由座,基本上不反對,但銷售站票就要「非常有限度」,因為長途車與空間密閉,加上近距離風險,不太適合開放。


下個月底便是傳統3大節端午節,各種交通運輸勢必人潮倍增,如何增加輸運量能?陳時中則說,如何增加班次,由高鐵公司考慮相關作法,如果要賣自由座與取消梅花座,乘客若能都戴上口罩,不會反對相關應對措施,讓乘客能夠飲食沒有太大意見,但如果要取消口罩,則完全反對。


示範防疫生活與旅遊 陳時中周末親自到墾丁


搭乘長途大眾運輸工具,陳時中不斷強調「防疫新生活」與「防疫旅遊」,本周末就要戴著媒體南下墾丁,示範如何兼具健康與娛樂。預計周六(23日)疫情記者會結束,立刻搭乘高鐵到達高雄,再搭遊覽車前往墾丁,示範怎麼樣在海鮮餐廳也能套餐飲食,墾丁大街逛夜市也能能維持良好的社交距離或戴上口罩。


陳時中說,此次活動最主要的目地,就是希望能協助台灣防疫旅遊,之前因人潮太擁擠,突然宣布警報讓商家生意降低,現在隨著防疫旅遊展開,大家可以按照指引到全台旅遊,全台灣都很好玩,而現在就從台灣最南端開始做,墾丁是非常值得去的地方,自己也很想去,因此想帶著記者媒體一起前去。


商務客入境將解禁 居家檢疫可縮短至5天或10天


另一方面,商務人士入境,指揮中心已經研擬初步辦法,首先開放極低風險與低風險國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在商務目的為前提下,極低風險國家民眾入境後,完成居家檢疫5天,就可以自行付費檢驗,呈現陰性就能解除隔離,但須保持自我健康管理到入境後21天。


莊人祥補充,如果是低風險國家,則是入境需要居家檢疫10天,才能檢驗有無感染新冠肺炎,如果順利呈現陰性,就能解除隔離自主健康管理到入境後21天。莊人祥強調,進入自主健康管理時,都應該戴好口罩,每天必須透過簡訊或「疫指神通」防疫軟體,每日回報身體狀況。


陳時中補充,區分極低風險與低風險國家,基本上7日確診病例數比率跟台灣差不多,或稍微高一些,就是屬於極低風險;在相對合理範圍,確診病例數持續減少,就可能是低風險。實際分類會由疫調專家評比,至於中高風險國家則不考慮開放。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夜晚頻尿精神差連那話兒都軟如香蕉 惹怒老婆分房睡
疫情期間增產報國 防疫寶寶潮來了準爸媽如何接招?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逾八十歲的林伯罹患肺癌末期,經過數次化學治療,期間併發肺炎、呼吸衰竭,病情每況愈下,諸多不適讓林伯躁動不安,坐著不舒服、躺著也不舒服,更別說想好好入睡,兒子心疼不已:「爸爸每多活一天就多痛苦一天,我想讓爸爸至少能舒服的睡覺、活著,離開也能舒服的離開。」女兒不捨老父離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35歲李先生今年初察覺「下面一大包」,雖然不會疼痛,但走路猶如螃蟹走路般姿勢怪異,原本5月想求診,但礙於疫情拖到10月才就醫,一查之下,赫然發現右側睪丸已腫到14公分大,嚴重壓迫右側睪丸,確診為睪丸精原細胞癌第1期,所幸在手術切除及搭配化療後,讓患者重回「蛋」定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60歲郭大姐,長年受拇指外翻及扁平足等問題所擾,間接影響到膝蓋,嚴重時想要「坐」到馬桶上,得要雙手撐牆、緩慢往下移動,才能好好「方便」,就醫才知道,原來膝關節已經長了骨刺,無法隨心所欲的行動,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原本醫師建議她等年紀大一些再來換人工關節,但她擔心年紀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12月3日於2021年台灣醫療科技展發表最新的研究報告,以成人補充胺基酸營養品搭配每週運動,實驗證實12週可明顯提高體能表現、提高血中維生素D濃度、相對降低體脂肪及增加肌肉量。這篇研究報告剛於今年11月在Experimental Gerontolo...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