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魚刺哽噎 正確處理3步驟

魚刺哽噎 正確處理3步驟

每當吃魚時,如果沒有仔細挑出魚刺,很可能就會被尖尖的魚刺刺入咽喉,有些民眾當下會採用一些錯誤的方式處理,這樣反而會愈弄愈糟。醫師提醒,千萬別以為被魚刺刺入沒什麼,嚴重者還可能會刺入食道或腸胃道,造成併發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醫師李百純說,民眾不小心吞入的魚刺或異物,發生位置常在食道或喉頭,這是因為食道有三處生理性狹窄,也就是先天性正常的狹窄,分別在喉咽與剛入食道的交接處、食道中段、食道與胃的交接處。但臨床上也有少數案例是魚刺通過食道,造成胃腸道穿孔,導致腹膜炎。

民眾用錯方法 造成反效果
李百純表示,當魚刺穿刺食道會造成突發性吞嚥疼痛、吞嚥困難、胸痛、噁心、嘔吐、發燒、脖子痛,甚至出血症狀,包括吐血、排黑便、血便等。若這時民眾想吞幾口白飯,看看能不能將將魚刺擠下食道,反而可能使魚刺越刺越深;也有民眾嘗試喝白醋,看看能不能將魚骨軟化,但仔細想想,若是醋的濃度高到可以軟化魚骨,那勢必也會造成食道損傷。

根據檢查結果 評估處理方式
當病人被魚刺刺到來醫院時,會如何處理呢?李百純說,會先請耳鼻喉科醫師檢查魚刺是否卡在咽喉處,如果是,依位置與魚刺的大小來決定是直接目視取出,或是全身麻醉用硬式喉頭鏡取出;若不是,則會照X光來找出可能的魚刺位置。但是,由於魚刺非常細小,X光照不出來也是常見的事,不過仍然要以病人臨床症狀為主,再仔細評估。

另外,病人若有出現異常疼痛,或是脖子摸起來有「逼逼啵啵」的感覺,甚至要做電腦斷層以排除已造成食道穿孔,或是其他嚴重的併發症;若無,則接下來就會需要由腸胃科醫師借助胃鏡或是食道鏡去取魚刺。

李百純提出,當不小心吞入魚刺時,正確的處理步驟如下:

1. 立即停止進食,接著大量喝水。
少量水分或許可以幫助小魚刺脫落,但對於刺得較深的大魚刺則毫無幫助,反而會使後續進行胃鏡或食道鏡時,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2. 輕輕咳嗽,試著把刺入咽喉的魚刺咳出。
咳嗽時勿太用力咳,而咳嗽對於刺入咽喉以下的魚刺是無效的。

3. 若以上方式無效,請立即送醫。
由於食道壁很薄且緊鄰大動脈,在臨床上曾發生魚刺刺穿食道與大動脈,造成吐血或內出血身亡的案例;還有因深頸部或是縱隔腔感染,造成生命危險或是困難治療;也有僅是刺穿食道,將魚刺取出一星期後,卻因後續發炎與感染,造成突發性出血致死。因此,被魚刺刺入決不可拖延,

李百純提醒,其實不只是吃魚時要小心魚刺,在吃雞肉時的雞骨頭,或是吃其他食物有尖狀的骨、殼、刺等也是要小心,還要細嚼慢嚥,以免樂極生悲。

來源:大紀元

相關推薦

國內疫情嚴峻,全台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然而有專家學者指出恐無法如期解除三級警戒。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今(2)日被問到是否可以在14日解除警戒,他表示,「當然可以啊!就是確診數爆上去」。對於台灣是否可以在14日順利解除第三級警戒,柯文哲坦言,解除的後果就是幾天後確診人數爆漲,這就是問題,「能不能...

閱讀詳情 »

關於31日雙和醫院專責病房護理師遭確診者砍傷一事,今(2)日院方針對護理師受傷、療養狀況,以及後續治療方案及加強保護措施進行說明。院方表示,將會以最優惠的方式給受傷護理師後續的復健治療及職災申請等相關撫卹。院方表示,31日三名護理師在發送早餐時被攻擊。第一位護理師腹部有撕裂傷,經過醫療後已返家休養;...

閱讀詳情 »

睽違10個月,英國昨天終於單日零死亡,顯現封城與疫苗施打雙管齊下頗有成效。然而英格蘭五月中、放寬防疫措施才兩個星期,近日確診數量又明顯攀升,每天都通報上千起,甚至很高比例都是印度變種,原定6月底的完全解封可能再度延後。(民視新聞網 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快新聞/中國分化台灣、阻擋採購疫苗 外交部...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先前說過6月底前將有200萬劑疫苗抵台,今天將公布比較清楚的大規模接種計畫。指揮中心今天下午2時召開記者會,由陳時中說明疫情及防疫作為等事宜。(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網「寫紙條」挺CDC!宅神再酸:死亡數會減少? 繼黃昭順後 連江縣長兒也遭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