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麥擱呷啊! 檳榔危害認知度僅5成

麥擱呷啊! 檳榔危害認知度僅5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名44歲的黃先生,抽菸、嚼檳榔的習慣已有29年,因聽聞朋友罹患口腔癌而趕緊到奇美醫學中心癌症篩檢站,進行口腔黏膜篩檢,卻也發現自己是癌前病變-均質性薄白斑,在癌症篩檢站衛教師的勸導下,黃先生也接受戒除檳榔的服務,加上黃先生想到女兒不到一歲,要為妻子、女兒好好保重身體;目前固定回門診追蹤外,已減量檳榔嚼食。

口腔癌人數倍增 嚼含菸草檳榔具致癌性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近十年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增加近1倍,每年逾6,0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2,700人因口腔癌死亡,為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但國健署2017年的調查結果發現,全臺民眾對檳榔危害的認知度竟然只有51.2%。

奇美醫學中心家庭醫學部社區發展組專員王美仁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所屬的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1987年即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嚼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隨後也證實即使嚼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

響應檳榔防制日 奇美醫學中心篩檢活動開跑

臺灣口腔癌篩檢的整體使用率目前僅約佔5成,奇美醫學中心106年接受口腔癌篩檢的民眾為4,739人,其中有701人需進一步接受追蹤、切片,確診為癌前病變有137人,篩檢陽性的個案每10人當中就有2人被確認為癌前病變或癌症。

奇美醫學中心響應「檳榔防制日」,於107年11月26日起至107年12月7日止舉辦「以愛之名:從篩檢開始」四癌篩檢活動,凡符合30歲以上二年內未做口腔黏膜檢查之民眾、50-75歲且二年內未做糞便潛血檢查之民眾、45-70歲且二年內未做乳房攝影之民眾、30-69歲以上未做子宮頸癌篩檢之民眾,都能接受篩檢,更應進一步進行確診,讓醫療可以早期介入早期治療進行相關處置。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3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鐘文莉報導)中國醫藥大學研發團隊成功開發出針對頭頸癌有治療效果的新穎藥物ANK-199;動物實驗發現,此藥物特別是對頭頸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該校已將此藥研發結果技轉給康富生技集團進行新藥開發。被譽為國內研發抗癌新藥先驅的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郭盛助所帶領的跨校際研發團隊,包括台大陳惠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防治H7N9流感,全台中央及地方政府嚴陣以待。今(10)日流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張峰義在對馬總統簡報中表示,指揮中心已做好邊境檢疫、航機宣導、醫療應變醫院、克流感以及防疫物資等準備,並將成立疫苗研發小組推動研發疫苗工作,預計我國的監測和因應將持續數個月。馬英九總統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子宮頸癌與卵巢癌病人在接受手術治療後,往往會有下肢淋巴水腫的困擾,甚至容易感染而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一名極愛登山的潘女士,就因子宮頸癌手術後,出現下肢淋巴水腫,且經常反覆感染而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所幸經由林口長庚醫院鄭明輝教授以下頜淋巴結皮瓣移植手術治療,使得原本不良於行的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我真的罹患憂鬱症?別開玩笑了!」許多憂鬱病人在被醫師告知病情時,都不相信自己罹病,因為醫師口說無憑。成大醫院利用「腦誘發電位」、「色胺酸耗盡」等兩種不具侵入性試驗,可準確評估患者罹病程度,提高患者用藥順從度。成大醫院精神學科助理教授兼醫師李怡慧指出,血清素是腦中重要的神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