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黃疸、皮膚癢 誤認癌症險挨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黃疸 皮膚癢 誤認癌症險挨刀

一位74歲男性林先生,因黃疸、皮膚癢、胃口不好,就醫尋求協助,被醫院診斷罹患胰臟癌,林先生轉至別院進一步尋求協助,經由胃腸肝膽科醫師診斷後,發現林先生並非罹患胰臟癌,而是較為罕見的「G-免疫球蛋白第四型相關性胰膽管炎」,服用類固醇進行治療,免去開刀的風險。

與胰臟癌症狀相近 有些會合併胰臟炎

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陳建華主任表示,G-免疫球蛋白第四型相關性胰膽管炎與胰臟癌的症狀非常相近,過去若沒有接觸過此類型案例經驗的醫師,很容易就將患者視為胰臟癌病人,而進行手術,切除病灶,等到病理切片結果出來後,才發現病患所得並非癌症,白白挨了一刀。

陳建華主任進一步說明,林先生所患的病,稱為「自體免疫性膽管炎」,正式的名稱為「G-免疫球蛋白第四型相關性膽管炎」,此類患者,有些會合併有胰臟炎,這類疾病的診斷,需藉由「影像」、「血清」檢查,以及盡可能取得組織的「病理」檢驗,才能有較為正確的診斷。

都有黃疸、腹脹、食慾不佳、體重減輕

透過「影像」,則可觀察膽管附近被波及的器官,是否呈現腫脹,若是膽管炎,會造成膽管狹窄、長度較長,此部分可以與是否為膽管癌區分,另外,患有這類疾病的病人,其症狀與胰臟癌非常類似,很難區分,因為兩者主要皆有黃疸、腹脹、食慾不佳、體重減輕等症狀,須有更進一步鑑別診斷才能區分。

使用類固醇治療 根據體重給劑量

若高度懷疑或是已經確診為這類型免疫性膽管炎的病人,可以使用類固醇進治療,根據患者體重給予30~40毫克的劑量,進行為期3個月的治療,治療中可根據病患的反應,逐步降低劑量,3個月後停藥追蹤檢查。

膽管擴張、狹窄端較長 要進一步檢查

「G-免疫球蛋白第四型相關性胰膽管炎症」是一種體質性疾病,發病原因目前尚無定論,陳建華主任建議,如果民眾有上述症狀出現,且電腦斷層影像中,胰臟出現如香腸般的腫大,胰管卻無擴大,但合併有膽管擴張、狹窄端長度較長,以及血清中G-免疫球蛋白數值較高,要高度懷疑有這個病灶,務必進一步檢查,以免白白挨刀。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隨著冷氣團一波波來襲,根據氣象局預估,入冬以來第一波寒流即將報到,自明天起全台將陷入低溫狀態,中部以北低溫約8~9度,南部約9~12度、東半部則約12~14度。所以,提醒民眾除了要做好保暖工作外,也要格外留意身體狀態,因為流感、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疾病,在天氣溫度多...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看似健康、天然的蜂蜜,只要一口就會甜到心坎裡,且蜂蜜還富含著許多維生素、礦物質,不僅可養顏美容外,還可以潤腸通便,但近年來市面上卻充滿著許多「甜蜜謊言」,不管是大賣場、超市,甚至觀光景點,事實上絕大多數蜂蜜都是合成假貨,到底要怎麼分辨真假蜂蜜?避免下肚的都是色素、...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過動症就一定要上課坐不住,蹦蹦跳跳,一刻都不能安寧才叫做過動症嗎?如果作為家長的你,有這樣的認知,倘若自己的孩子又罹患過動症,恐怕會因此延誤治療!  別誤會!過動症不一定要很會動 苗栗為恭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吳四維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除了孩子活動力會異...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一打開大門,飯菜香隨即撲鼻,這是許多人對於「家」的想像。下班、放學,一回到家中,媽媽總是拿著鍋鏟勺子,煎魚炒菜,偶爾還會嚐一嚐味道,試試飯菜鹹淡,但美國的最新研究卻指出,這樣的慈母舉動,反而會因此提高罹患心臟病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女性愛煮菜 對健康真是大不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