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黑色素瘤5特徵 醫師教你如何分辨

  每個人身上普遍都存在幾顆大大小小的痣,痣的形成來自於痣細胞,屬於黑色素細胞的1種,正式名稱為黑色素細胞痣,當痣細胞聚合在一起,即成為一般所稱的「痣」。醫療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皮膚科主任張景皓醫師表示,痣的生成有深有淺,有些痣打從出生就存在,有些可能日後才突然生成。如果痣突然出現變化,建議求診詢問醫師。

  痣依據分布的位置又可分為接合痣、真皮痣與複合痣。其中接合痣位於表皮層內,通常較表淺,真皮痣則位於真皮層,多為較大、突起較明顯或長毛的痣,而複合痣存在於表皮層與真皮層之間,大小一般介於接合痣與真皮痣。

  痣若無害,通常不會引起民眾困擾,但若是對痣的位置與美觀有所顧忌,也確實可以採取安全的做法協助去除,如:雷射、電燒或手術切除等。除痣手術雖屬小型手術,卻仍須專業醫師診斷與正確手術治療,建議民眾應尋求正規的醫療機構與專業的醫護團隊,以確保手術的順利與安全。

  除了良性的痣之外,若發現皮膚上的痣或是深色斑塊出現變化,民眾也不應輕忽,以皮膚癌中的黑色素瘤來說,其特徵即為皮膚上出現黑色斑塊、痣出現變化或指甲面內出現深色條紋等。

  惡性的黑色素瘤通常具有5項明顯特徵:(一)若是身體上的斑塊或黑痣出現上下左右不對稱性、(二)邊緣呈現不平滑甚至鋸齒狀、(三)顏色出現變化或深淺不一、(四)大小突然變大且大於6毫米或突然快速隆起、(五)甚至伴隨滲液、脫屑或潰爛,一旦任一情況發生,應盡速就診,尋求皮膚科醫師確認。

  張景皓醫師補充,亞洲人若罹患黑色素瘤,好發部位為四肢末端,初期因為不痛不癢,因此很容易疏忽,但黑色素瘤一旦病發,治療效果與預後普遍不佳,因此還是建議必須從自我檢測做起,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日本四度捐贈台灣AZ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7)日下午證實日本政府提供第四批、6.4萬劑AZ疫苗於今日下午運抵桃園國際機場,並在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本批疫苗效期至10月3日及11月26日,將由指揮中心統籌規...

閱讀詳情 »

這個時候,台中成功嶺營區,則傳出替代役男,集體上吐下瀉,共有55人出狀況,被送醫治療。初步懷疑是諾羅病毒感染,目前已全數返回營區隔離休養,台中市衛生局也派人前往營區廚房稽查。成功嶺傳出食物中毒,6號上午,陸續有受訓的替代役男,吃過早餐後身體不適。台中市食安處安全組長 林巽偉:「腹瀉腹痛 噁心嘔吐,...

閱讀詳情 »

國內昨天新增9例COVID-19確定病例,8例為幼兒園孩童,1例為孩童的母親,台北市目前有3所小學附幼受到影響。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天喊出「雙北同命」,並提醒這兩週是疫情傳播的關鍵,要民眾不能掉以輕心。「雙北同命,攜手並進」,黃珊珊今天透過臉書粉專表示,新北幼兒園確診者暴增,其中也有台北市的小朋友8...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受挫的聯亞疫苗,最新發表針對第一期試驗受試者延伸測試、接受第三劑疫苗的免疫反應結果,聯亞生技稱受試者對新冠病毒株及Delta變異株均產生高度中和抗體效價,也優於其他疫苗,新數據近期將提交食藥署申請再審。食藥署長吳秀梅今(7)日正式回應「有困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