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黑色素瘤5特徵 醫師教你如何分辨

  每個人身上普遍都存在幾顆大大小小的痣,痣的形成來自於痣細胞,屬於黑色素細胞的1種,正式名稱為黑色素細胞痣,當痣細胞聚合在一起,即成為一般所稱的「痣」。醫療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皮膚科主任張景皓醫師表示,痣的生成有深有淺,有些痣打從出生就存在,有些可能日後才突然生成。如果痣突然出現變化,建議求診詢問醫師。

  痣依據分布的位置又可分為接合痣、真皮痣與複合痣。其中接合痣位於表皮層內,通常較表淺,真皮痣則位於真皮層,多為較大、突起較明顯或長毛的痣,而複合痣存在於表皮層與真皮層之間,大小一般介於接合痣與真皮痣。

  痣若無害,通常不會引起民眾困擾,但若是對痣的位置與美觀有所顧忌,也確實可以採取安全的做法協助去除,如:雷射、電燒或手術切除等。除痣手術雖屬小型手術,卻仍須專業醫師診斷與正確手術治療,建議民眾應尋求正規的醫療機構與專業的醫護團隊,以確保手術的順利與安全。

  除了良性的痣之外,若發現皮膚上的痣或是深色斑塊出現變化,民眾也不應輕忽,以皮膚癌中的黑色素瘤來說,其特徵即為皮膚上出現黑色斑塊、痣出現變化或指甲面內出現深色條紋等。

  惡性的黑色素瘤通常具有5項明顯特徵:(一)若是身體上的斑塊或黑痣出現上下左右不對稱性、(二)邊緣呈現不平滑甚至鋸齒狀、(三)顏色出現變化或深淺不一、(四)大小突然變大且大於6毫米或突然快速隆起、(五)甚至伴隨滲液、脫屑或潰爛,一旦任一情況發生,應盡速就診,尋求皮膚科醫師確認。

  張景皓醫師補充,亞洲人若罹患黑色素瘤,好發部位為四肢末端,初期因為不痛不癢,因此很容易疏忽,但黑色素瘤一旦病發,治療效果與預後普遍不佳,因此還是建議必須從自我檢測做起,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吃東西鼻水就狂流!30多歲的張先生從小就有鼻過敏症狀,不論吃冷吃熱,只要一吃東西,就有鼻水狂流的症狀,吃過藥、噴鼻噴劑都無法改善,日前原打算透過手術一次解決舊疾,沒想到就醫檢查意外發現罕見翼管神經瘤,全世界不到20例,這更是台灣首次報告第一例。 收治病人的台中慈濟醫...

閱讀詳情 »

▲健保去年12月起擴增晚期胃癌給付,國內胃癌名醫顏家瑞樂觀看待有助一舉打破病人過去無藥可用的困境。(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程子奕/台南報導 盼到健保點頭同意,去年12月1日起,國內晚期胃癌病人終於多了「救命藥」可用!抗癌名醫、成大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顏家瑞直言「高興健保總算注意到這群...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冷颼颼,血庫更冷清!幾乎快見底。台灣血液基金會今(8)日最新統計亮起紅色警戒,全台各縣市當前的血液庫存全數偏低,其中又以台北、新竹的缺血狀況最為嚴重,以O型血、AB型血最慘,庫存量僅剩2.7天,各地捐血中心急呼熱心民眾快來挽袖捐血。 台灣血液基金會統計至今天上午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強寒流」來襲全台灣急凍,包括陽明山、太平山、拉拉山、合歡山等,由北到南,更是一夜白頭,下起雪來,氣溫驟降最叫人受不了,不少民眾為了抗寒自救,選擇各種方式保暖、取暖,但小至暖暖包、大到電熱毯,急診醫師提醒不當的NG行為,反而容易引發高、低溫燙傷,甚至釀成火警。 抗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