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點頭各行各業可「解封」了! 陳時中拋3+1防疫放寬標準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疫情越來越穩定,今(25)日已經連續第43天沒有本土個案,連居家隔離人數都正式歸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再宣布「解封」新措施,強調台灣社區已相對安全,即起放寬精神科病房探視,而各行各業也可以依照3項防疫放寬標準,加上「實名(聯)制」,一一評估風險條件,逐步調整。

陳時中強調,因應國內疫情平穩,社區內相對安全,將逐步適度放寬防疫措施。其中考量精神科病房平均住院天數較長,為減少病患情緒起伏,指揮中心即日起,決定放寬精神科病房探視規定如下。

精神科病房探視放寬,仍須符合3項規定,包括: 一、實地探視採預約制,且實名(聯)登錄管理探視者的個人資料;二、訪客配合院方量體溫、手部清潔、詢問旅遊接觸史(TOCC)等相關感管措施;三、每位病人1天限探視1次,且同一時間同一探視空間原則限1組訪客,每組訪客人數最多2人,訪客與病人全程都須佩戴口罩。

陳時中說,有關各行各業防疫放寬標準,也必須參考「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之安全社交距離」、「配戴口罩」以及「適當阻隔設施如隔板」等原則,若能全數達成,加上「實名(聯)制」為最安全條件,如果場地因素受限,至少也要達成其中一項防護原則,再加上實名(聯)制進行試辦,依結果及風險條件持續調整相關防疫措施,即可逐步放寬。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雙零好消息!今日零確診僅剩18人住院 居家隔離人數亦正式歸零

辦公室裡誰容易染新冠肺炎? 最新研究警告:3種狀況削弱免疫系統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文/李柔萱 採訪諮詢/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吳怡萱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早產寶寶出生時,仍有許多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呼吸道、心臟與腸胃道等器官都容易出現併發症,因此照護早產兒時,在體溫、哺乳、睡眠及親子互動都需特別注意。   早產兒的存活率與...

閱讀詳情 »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詹德富 大家都知道,羊膜穿刺檢查的重要性,然而,檢查若有異常,再來的路要怎麼走?無論父母最後做了什麼決定,都沒有對錯,都應該被尊重,只是決定很難,更需要專業的遺傳諮詢提供詳盡的資訊,讓這個決定能夠無悔無憾!   國內晚婚晚育的...

閱讀詳情 »

大腿前側與小腿易胖的原因 與膝關節運動相關的肌肉中,有一部分也與髖關節的動作息息相關。 膝關節伸展:股直肌、股外肌、股中肌、股內肌(總稱為股四頭肌) 膝關節屈曲:縫匠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腓腸肌、膕肌、足底肌   大腿前側的四塊肌肉總稱為「股四頭肌」。 這四塊肌肉中,只有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