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鼠蹊部疝氣恐致腸管壞死 釀致命危機

疝氣不僅好發於兒童,青壯年、老年人都可能發生,其中俗稱「墜腸」的腹股溝疝氣更是常見於中老年人的疾病;醫師提醒,當發現鼠蹊部有腫塊時,可別因為害羞或沒有症狀而忽略就醫!若腹腔內腸管掉落到疝氣囊袋,可能導致腸管卡住壞死的嚴重併發症,釀成致命危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郭智偉說明,腹股溝疝氣的病因是包覆鼠蹊部通道的肌肉,因年紀大長期慢性咳嗽、便秘或長年做粗重工作而退化,產生較大的孔道形成疝氣囊袋;這個囊袋與腹腔相通,一般症狀僅在兩側鼠蹊部凸起單側或雙側腫塊,不會造成患者太大困擾,但若腹腔內的腸管掉落到囊袋中,就可能使腸管卡住壞死。

郭智偉提及,日前一位80歲老翁右側鼠蹊部有個約8公分的腫塊,但家屬顧慮老翁年事已高,且腫塊數年來都無症狀,因此不以為意;上個月老翁突然因劇痛就醫,緊急手術發現腸管已壞死近50公分,術後雖救回一命,但老翁原有的心律不整問題,因恢復期較長,需停止預防血栓的抗凝血藥物,術後1個月因心律不整導致腦中風併發症。

「鼠蹊部疝氣就算發生在老人家,仍需早期治療!以免腸管壞死這種嚴重的併發症。」郭智偉說,腹股溝疝氣的治療方式,傳統手術是在鼠蹊部打開約5-10公分傷口,以組織縫合或是人工網膜,修補肌肉退化產生的孔道;而近年採用的內視鏡疝氣修補手術,經由患者肚皮內,將肌肉退化所產生的孔道以人工網膜修補,僅有3個0.5-1公分的小傷口,且因手術不需進入腹腔,避免腸沾黏的風險,術後1週即可進行無負重工作,縮短患者恢復期,也減少併發症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09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肝病更是國人一直以來所注重的問題,在許多的健康檢查中,肝臟都是一個很重要的項目。然而,在傳統的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下,雖能初步檢查出是否有肝臟發炎、脂肪肝、肝纖維化或是肝硬化的情形,但對於纖維化嚴重程度卻無法明確做到定量的檢測;所幸目前已有肝纖維化掃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呼吸困難、久咳不癒,是感冒、氣喘,或是肺部出了問題?小心死神已悄悄伴隨隱匿許久的肺部疾病而來!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李政宏主任表示,正常的肺臟就像一塊濕潤的海棉,若是出現呼吸不順、呼吸急促及持續無痰的乾咳等症狀,就要當心健康的肺可能早已乾涸得像絲瓜曬乾後的「菜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民國103年65歲以上高齡人口十大死因中,意外事故傷害排名第七,跌倒是高齡長者事故傷害的第2大死因,非致死的跌倒造成住院天數及醫療費用支出增加,不只提高高齡長者醫療照護費用支出,更影響生活品質。病人安全通報 跌倒事件近三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總...

閱讀詳情 »

一名65歲的報社記者王先生(化名),為了寫稿找靈感,經常菸不離手,40年來平均每天抽一包菸。前年開始出現哮喘症狀,原以為是季節交替呼吸道比較敏感,不以為意。直到後來一走路就喘不停,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四肢肌肉也逐漸流失,整個人越來越瘦,僅剩40多公斤。子女原以為是罹癌,強架著他到胸腔科看診後,確診是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