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護髮
可能你知道得最多的是能令頭髮烏黑的黑芝麻,
能令毛髮生長的生薑,或者是能令頭髮閃亮的核桃等。
但是最護髮的是海帶,可愛的是海帶長得從外形上就像咱美
營養專家認為,經常食用海帶不但能補充身體的碘元素,
而且對頭髮的生長、滋潤、亮澤也都具有特殊功效。
2、排毒
凡是含有大量纖維的蔬菜,
都可以促進腸道排泄,並吸附游離的脂質。
海帶的纖維豐富,並呈鹼性,又增加了排毒功效。
而且代謝率代表著一個人新陳代謝的能力,代謝率很低的時
較少的熱量共給機體,其他的能量就會轉化成脂肪積蓄在體
吃海帶可以增強人的代謝率,增強代謝機能,讓精神更加充
3、祛痰
人們平常吃的海帶,就有祛除“老痰”的作用。
海帶味鹹,性寒,歸肝、腎經,
其纖維素可以清除附在消化道上的細菌黴菌及廢塵顆粒,
減少痰的堆積,具有消痰軟堅、利水消腫之功效。
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治療時,可做成海帶糖漿或涼拌海
堅持食用,“老痰”祛除則發病誘因消除,效果頗佳。
4、補鈣
海帶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與菠菜、油菜相比,
除維生素C外,其粗蛋白、糖、鈣、鐵的含量均高出幾倍、
每100克海帶中含鈣高達1177毫克,含鐵高達150
重要的是人體對海帶中的鈣元素的吸收率非常高,
所以吃海帶對兒童、婦女和老年人均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5、美顏
海帶汁可以祛除痘印,提升皮膚的亮度,改善暗黃無光
用海帶熬成的湯汁泡澡,可以潤澤肌膚,使皮膚清爽細滑,
同理,如果食用海帶,也有美肌,滋潤的效果,
那當然,內外兼併的話,效果更佳。
想做個美肌達人不妨多吃海帶吧!
6、消除乳腺增生
近代研究發現海帶可以輔助治療乳腺增生。
這是由於其中含有大量的碘,
大約每100克海帶中含有300毫克—700毫克碘。
可以促使卵巢濾泡黃體化,從而降低體內雌激素水準,
使內分泌失調得到調整,最終消除乳腺增生的隱患,
達到預防乳腺增生的目的,而且,海帶能軟堅散結,
能使血通氣暢,腫塊消退。
7、預防心腦血管病
國內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海帶富含大量不飽和脂肪酸,
能清除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
海帶中含有的食物纖維褐藻酸,可以調理腸胃,促進膽固醇
血脂高的人長期吃海帶,可以有效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8、消水腫
海帶上常附著一層白霜似的白粉--甘露醇,它是一種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甘露醇具有降低血壓、利尿和消腫的作
另外,海帶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和食物纖維,
能清除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調順腸胃,促進膽固醇的
※ 飲食禁忌小貼士:
1、吃海帶後不宜喝茶或酸味水果,這兩類食物會阻礙體內
2、患有甲亢的病人不要吃海帶,因海帶中碘的含量較豐富
3、孕婦和乳母不要多吃海帶。
這是因為海帶中的碘可隨血液迴圈進入胎兒和嬰兒體內,
引起甲狀腺功能障礙。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閉鎖性粉刺 內分泌飽和脂肪 反式脂肪不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消水腫 紅豆水煮法洗腎後遺症 低血壓不飽和脂肪酸 油動情激素 雌激素血壓標準值 低血壓手指脫皮 維生素飽和脂肪酸 不飽和不飽和脂肪酸 代謝不飽和脂肪酸 酸化養身飽和脂肪 不飽和脂肪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之差異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多元不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食物多元不飽和脂肪食物多元不飽和脂肪」的食物單元不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食物
相關推薦
車禍肋骨骨折 不治療恐胸壁畸形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50歲的張姓婦人,七月初因車禍導致21處肋骨骨折及右腳踝骨折,另一名林姓婦人也因車禍造成19處肋骨斷裂,多處肋骨斷裂的劇痛令人難以忍受,連呼吸都會痛。2人皆由救護車送至衛福部南投醫院進行新型肋骨骨折胸廓重建手術,術後恢復良好,都在2週內可辦理出院,恢復正常生活。嚴重骨折者 ...
閱讀詳情 »有豐富的纖維及硒等營養!《私藏食譜》胡蘿蔔拌飯與香草湯做法公開...
彙整編輯/林子璇、摘自/《HARUMI的活用39種食材 133道私藏食譜》(栗原晴美著/天下生活)、圖片來源/天下生活 每年11月至5月是胡蘿蔔的產季,因為含有豐富的纖維及硒等營養元素,又有東方小人參的美稱。特殊的氣味有人著迷,也有人敬而遠之,但其實只要懂得適當調味,無論是拌飯還是入湯,都能調和出意...
閱讀詳情 »幼童假性近視怎麼辦? 醫:多到戶外看遠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家長都很在乎孩子的視力問題,每當學校的視力檢查單發回時,顯示可能有近視,要進一步就醫,都會很緊張;其實,幼童大多是假性近視!醫師建議,想要改善小朋友的假性近視,最好是多到戶外看遠。假性近視的出現 也是一種警訊安南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薛維禎表示,一般人對近視的認知是,遠的看不...
閱讀詳情 »關懷訪視員密集造訪 憂鬱症病患回歸社會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24的廖先生是名憂鬱症病患,經常因心情不好而自殘,多次需出動警消協助處理;經過關懷訪視員密集關懷,透過一次次的造訪,提供社區資源協助,終於讓廖先生的生活漸漸步入正軌,也順利找到工作。廖先生說,發病期間一直在機構與社區間來來回回,原本認為關懷訪視、訪談,無法幫助解決問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