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加護日誌】關鍵時刻,讓我們更團結!

曾經因為抗爭血汗上過新聞的麻醉護士,還有曾經被電視劇當作主角的麻醉醫生,此時此刻卻成為背後默默無聲工作的無名英雄!

 

一名麻醉護士回想著八仙塵爆發生的那晚,剛好騎著機車在前往上班的途中,在醫院的路上看到一台接一台呼嘯而過的救護車,心想:「不會是送到我們醫院吧!」,果然一到達醫院立刻被告知大量傷患馬上進入備戰狀態,不過整形外科主任說:「今晚先準備,這些病患明早才會進來開刀」,於是全體動員開始將接下來需要的用物都準備齊全以迎接明天大量燒傷傷患。

這些病患的數量就連開刀房的資深學姐都說:「這十幾年來累積起來可能都達不到的數字!」,所以很多燒傷專用的器械或衛材根本很少庫存!例如:水刀這幾天就是用搶時間的方式使用!加上很多器械都不夠,用完必須由開刀房護理師先清洗然後送消毒,在準備接下一台刀的時間根本只有短短五分鐘不到,除了搶時間消毒之外還要準備下一台刀的器械,為了這些燒傷病患,第一時間趕忙跟廠商訂衛材催促送貨,還要到其他科別借器械,每個開刀房的護理師都是像跑百米般的在與時間賽跑!

平常開刀麻醉就有一定的風險,遇到這一些大面積燒傷的病患每個麻醉醫生更是上的戰戰兢兢,每一個人的神經都很緊繃,在事發隔天開刀時連休假中的部主任都來了,而原本在對面學校跑步的科主任也被叫來,甚至連暑假正與親子同樂共享早午餐的另一位科主任也被召回!加上回來支援的總技師,假日刀房難得的熱鬧!

這些大面積燒傷患者在手術中打開傷口很容易造成大量體液流失,所以點滴就像打開水龍頭般的瘋狂灌注,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準備急救了,接到這些病人開刀的心理壓力本來就很大,加上連日媒體的報導,每個人都超怕這些病患在開刀中有個閃失,雖然在緊繃的壓力中上刀,但當外科醫師把傷口全部打開,看到這些年輕人身上有的只剩眼皮是好的,當下真的替病人感到痛,在第二次進行清創手術的時候看到醫生一直刮一直刮直到血流出來,其實在場的每個人心都揪在一起了!

平常上刀的時候,常常一站就是數小時,有一餐沒一餐的,甚至一個便當從中午放到半夜,有空扒個兩口甚至是吃硬飯,最近一個接一個的燒傷病患進行清創手術,幾乎一台刀加上準備麻藥及換藥時間平均要費時四個小時才能結束,甚至為了這些燒傷的患者很多整型外科不是很急需要動手術的患者都能體諒的先往後延,優先讓燒傷病人進來開刀房,早上七點多接完70%燒傷清創結束到安全下刀送他出去,一路忙到下班,雖然累的半死、腳站到都快斷了,但還是深深的為這些年輕的生命能保住感到開心,你說這是天職嗎?其實只是盡自己的一份力罷了!

【加護日誌】關鍵時刻,讓我們更團結!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爆肝護士的玩樂記事》網站;《爆肝護士的玩樂記事》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熊湘台 專欄 退休好幸福 總顧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去年六月份領了敬老卡之後,知道自己不再年輕了,儘管自己的心裡一直拒絕承認已經步入老年的事實,可是現實就是現實;再加上,我發現最近幾次打高爾夫球發球插好Tee,站起來準備發球時,覺得有點頭暈站不穩,要休息一下才可以發球,一想不對勁...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文章出處:魅麗雜誌125/126期 2018/02/03 保健常識 冬天冷冷窩被窩最好 不知道哪來的順口溜說,這天氣,床以外的地方都叫遠方;手勾不到的地方都叫他鄉,你也會這樣抱著被窩放不開嗎? 《黃帝內經》對一年四季的 起居這樣論述:「春三月,夜臥早起。夏三月,夜臥早起。秋三...

閱讀詳情 »

咽喉與呼吸、吞嚥、發聲息息相關,頭頸癌(鼻咽癌、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放化療過後對生活會造成哪些影響,又該如何保養幫助恢復呢?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方端仁教授表示,頭頸癌患者常須接受輔助的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簡稱放化療),療後初期開始就會面臨吞嚥困難的問題;一般而言,需及早開始進行復健運動...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 編譯 無論房子打掃的多麼乾淨,室內的地板(尤其是地毯)仍然是充滿了由灰塵組成的生物素材。現在科學家已經發現,當嬰兒爬行過地毯時,地毯中的顆粒會大幅度地飄起,嬰兒因此而吸入的灰塵量是成人的4倍(以每公斤體重比來計算)。聽起來似乎頗令父母親們擔心,但是在準備好好地深人清潔地毯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