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三分鐘了解伊波拉病毒

三分鐘了解伊波拉病毒(優活健康網記陳承璋、張瓊之/整理報導)今年二月,西非國家幾內亞,爆發伊波拉病毒感染事件,然而,因傳染速度之快,均讓醫護人員措手不及,導致疫情迅速擴散至周邊鄰國,包括,賴比瑞亞和獅子山等地,截至昨日為止,世界衛生組織持續以驚人的速度,公告伊波拉病毒死亡人數,共累計至729人,感染人數共達1323,且數字仍未看見盡頭,全世界政府,均嚴密觀察,伊波拉病毒是否會突破封鎖,擴散至非洲以外的國家。

來勢洶洶的伊波拉病毒,近日因感染人數大幅增加,任何風吹草動,都讓各界繃緊神經,包括前往人道救援的醫師與護士相繼感染,前日,又傳出一名香港女子,因前往西非後,出現類似伊波拉病毒的發病跡象,所幸經篩檢後證實為陰性反應,讓各界頓時之間大鬆一口氣。

為什麼港女出現發燒與嘔吐現象會讓亞洲各地政府,包括台灣如此緊張?原因就出在,伊波拉病毒能輕易的透過體液或其遭體液的汙染物,如被子、衣物等傳染,倘若女子經證實感染病毒,很可能會藉由國際航班的運輸,將病毒運送至亞洲亦或歐洲國家,而目前,並未有任何疫苗亦或藥物,能直接與一波拉病毒進行對抗,其嚴重程度,被稱為本世紀的黑死病。以下列出伊波拉病毒簡介。

什麼是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是一種線狀病毒,死亡率高達9成,主要是人接觸蝙蝠或是與蝙蝠接觸過的動物,經由接觸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換句話說該病毒可直接傳染給人。

此外,病毒潛伏期長達2~21天,潛伏期並不具有傳染力,早期症狀主要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與咽喉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而嚴重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

目前有任何方式能夠治療伊波拉病毒?

在治療方面目前無特定或標準治療方法,也沒有任何的疫苗可接種預防,只能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括病患體液及電解質平衡、維持血壓及氧氣狀況、補充失血和凝血因子、併發性感染的治療等。

什麼方式能避免感染伊波拉病毒?

在流行地區,避免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如需接觸動物則應戴手套及穿著合適衣物。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具專一性,醫護人員照護所有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

台灣目前須擔心伊波拉病毒入境?

伊波拉為接觸傳染,雖然可能透過搭飛機傳染,但目前國內幾乎沒有旅行團前往,且連美國都判定該病毒傳至美國率低,所以台灣民眾可先別擔心,只是若有民眾計畫出國旅遊時,應盡量避免前往旅遊疫情第二級警示(Alert)的幾內亞、賴比瑞亞與獅子山等西非國家,預防傳染病上身。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名88歲李姓阿嬤因為高燒不退,家人緊急送醫,醫師懷疑患者突發高熱的原因是感染菌血症,立即抽血進行血液培養,傳統的生化鑑定需耗費較長時間,利用質譜儀,在1天內就找出原來造成阿嬤高燒不退的原兇是「鬆脆類桿菌」。 頭痛、頭暈、噁心想吐 發高熱逾40度 一般來說,少數細菌...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疾管署證實今年第一例境外移入H7N9的案例,前日也傳出在國內禽類檢測出H5N6案例,目前皆已密切追蹤中。由於國內從未有過人傳人現象,因此對於預防禽流感,須保持警覺卻不必過度緊張。 人類可能藉由吸入動物飛沫受到感染 衛福部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醫師表示,H7N9及H...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48歲的周女士2年前進行抹片篩檢及婦科檢查時,發現一顆約10公分的肌瘤,由於沒有明顯症狀,決定每半年回門診追蹤。最近,周女士因肌瘤過大壓迫到泌尿道系統,不僅頻尿影響日常生活,還常引發泌尿道感染,且腹部下墜感越來越明顯,檢查發現子宮肌瘤成長快速。 子宮變沉重 下腹部像...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出現排尿疼痛情形,當心是淋病!近5年國內淋病感染率平均增加幅度竟高達18%!主要感染族群以20至39歲男性為主,近5年女性感染率平均增加幅度高於男性,10至19歲青少年感染率也逐年上升。疾管署特別提醒,在西洋情人節浪漫過節之餘,應做好安全性行為,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