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姜小姐洗臉時感覺到右邊耳垂附近有鼓包,而且比較硬,但當時沒在意,過兩個月後包越來越大,這才來醫院檢查,醫生確診此為腮腺腫瘤。
「我打電話都是在晚上九點以後,因為手機費有優惠,跟男朋友煲電話粥都有兩小時,直到手機發燙,燙得不行才掛電話,而且白天還要聯繫業務,多半是用手機,這四五年我已經打壞了七部手機。」
良性還是惡性腫瘤?手術可否治癒?術後是否會影響面容?面神經的功能能否全部恢復?這些是姜小姐即將甚至是長久要面臨的問題。主治醫生陳教授說,長時間使用手機的人群,是腮腺腫瘤高危人群。姜小姐就是很典型的一例。
如果以為自己不能成為全國三億手機用戶中的特例,有著僥倖和不屑心理,那就大錯特錯了。請看下面各國學者的研究結果,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警覺。
【手機放枕頭邊】-----導致中樞神經障礙
手機輻射對人的頭部危害較大,它會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機能性障礙,引起頭痛、頭昏、失眠、多夢和脫髮等癥狀,有的人面部還會有刺激感。
【手機掛在胸前】-----導致心臟病和內分泌紊亂
手機掛在胸前,會對心臟和內分泌系統產生一定影響。電磁波輻射會影響正常的細胞代謝,造成體內鉀、鈣、鈉等金屬離子紊亂,導致女性月經失調。。
【手機放在褲袋】-----殺精,影響生育機能,甚至產生DNA病變
手機若常掛在人體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發信號時產生的電磁波將輻射到人體內的精子或卵子,這可能會影響使用者的生育機能。人類的精、卵子長時間受到手機微波輻射,有可能產生DNA病變。
【手機上網、閱讀】-----導致眼癌
德國一項研究首次發現,常用手提電話的人患上眼癌的機會比其他人多出三倍,使用手機上網、讀書的人群,患病率會更高。
由德國埃森大學施湯授領導進行的研究卻有驚人發現,他們在調查一種「葡萄膜黑素癌」的眼癌時,便發現該癌癥與輻射有密切的關係。
專家提示,可以通過改變使用手機的方式、控制手機電磁波暴露總量,來減少發病機會。
讀這篇日誌的您是不是已經有防範意識,並且已經在採取措施了呢?如果是,請耐心往下看。因為有些措施是無科學根據,是無效的呦。
無效措施一:給手機貼上防磁貼。嚴格地說這種方法根本沒有作用,因為手機的輻射源是天線,而防磁貼卻被貼在聽音器上,怎麼會有效果呢?其實,市面上的防磁貼,成本還不到一元錢。
無效措施二:選用塑料外殼的手機。塑料殼與金屬殼的手機輻射是一樣的,即使塑料殼的手機內部也會涂一層金屬,用來與外界保持隔離。
無效措施三:購買天線外置式手機。無論天線內置或外置,輻射量都是一樣的。這是因為手機天線的材料和尺寸沒有改變,即使手機小型化或天線內置,也不比外置式天線的輻射強。
無效措施四:購買進口手機。所有手機的生產都必須符合歐洲的FTA認證標準,這個標準所規定的輻射量對所有手機都是一視同仁的,因此進口手機並不見得就比國產手機輻射弱。
有效措施一:接通瞬間將手機遠離頭部。手機信號剛接通時,信號傳輸系統還不穩定,處在最大工作率,也是輻射最強的時候。其後,手機輻射會迅速降低,並保持在一個穩定狀態,所以在接通瞬間將手機遠離頭部是正確的。
有效措施二:選購綠色手機。不同制式的手機輻射量也不同,GSM標準的手機輻射標準較高,而CDMA手機的輻射標準就相對低得多,這也是CDMA被稱為「綠色手機」的原因。
有效措施三:長話短說。由於輻射能量所產生的熱效應是一個積累過程,因此應儘量減少每次使用手機的時間,以及每天使用手機的次數。每天使用手機累計通話時間不應超過1-2小時。
有效措施四:儘量少地打出電話。據觀測,用手機打出電話和接入電話,輻射量是不同的,打出電話的輻射強度大大超過了接進電話的輻射強度。
有效措施五:左右耳交替。
有效措施六:弱信號區少通話。在手機顯示信號越弱的時候說明手機距離基站越遠,此時手機的發射功率就會變大。
有效措施七:儘量用耳機接打電話。建議經常使用手機及長時間通話者,使用耳機方式。手機對頭部的輻射主要影響是近場輻射,當手機遠離頭部30 cm以上時,將會大大衰減對頭部的輻射。
有效措施八:儘量不要在電量低時直接接打電話。
有效措施九:儘量不要充電時打電話
有效措施十:睡覺時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頭邊。把手機關掉停止運作後,手機本身還是會釋放出微量的輻射,所以睡覺的時候還是把手機離自己遠一點比較妥當點。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變壓器 充電器手機電磁波電熱毯 電磁波電磁波 吹風機微波爐 電磁波linux 使用者電磁爐 電磁波閉鎖性粉刺 內分泌電毯 電磁波惡性腫瘤 癌症無線分享器 電磁波投履歷 打電話正確的 韓文翻譯網女朋友 男朋友養身手機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低電磁波吹風機微波爐電磁波隔離布電磁爐電磁波比較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手機電磁波排行手機電磁波查詢手機電磁波檢測排行手機電磁波比較達新牌 負離子超低電磁波吹風機無電磁波吹風機
相關推薦
落實雙向轉診 找對院所看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診所看小病,大醫院看大病。」為促使醫療資源有效運用,政府推動「分級醫療」,「雙向轉診」,呼籲民眾有病先找厝邊好醫師看診,必要時可透過院所之間的電子轉診平台,轉介至大醫院就醫,讓病患可獲得最適切的照顧。糖尿病共同照護網 治療、運動、飲食三管齊下根據統計,台灣有將近25...
閱讀詳情 »腸病毒進入高峰期 防護7大法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腸病毒是一群60幾種病毒的總稱,每年的4至9月是腸病毒的流行高峰季節,即使得過一種腸病毒,還是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腸病毒主要是經由糞口、飛沫、接觸病患的口鼻分泌物而傳染,小孩和大人都可能被感染。建議民眾養成勤洗手的習慣,才能徹底預防腸病毒來襲。小孩沒出門也會得腸病毒腸病毒是...
閱讀詳情 »自稱女鋼鐵人竟罹癌 切勿輕忽定期篩檢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名45歲黃媽媽,平時不菸不酒,每日將家務打理得整然有序,平時有快走運動的習慣,常自豪是「女版鋼鐵人」,直到日前因胸悶赴醫檢查,發現三條冠狀動脈全阻塞,經心導管手術打通後,又檢查出罹患直腸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敬淳表示,黃媽媽過去沒有定期健檢的習慣,...
閱讀詳情 »女鬼門關走一回 竟因嬉鬧玩弄空氣噴槍!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有些家庭或車行業者等為了洗車時方便,會購買攜帶式的清潔用氣體噴槍,但使用不當恐潛藏危機。一名36歲劉姓女子是遊覽車隨車小姐,與司機在清潔車內座位時因為嬉戲,不小心讓高壓氣體噴入口腔內,當下女子立即感到胸痛與喘不過氣,趕緊到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就醫;童綜合醫院重症醫學部張宇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