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主動脈瓣膜狹窄 新式手術防測漏、逆流

主動脈瓣膜狹窄 新式手術防測漏 逆流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60歲的林女士,8年前開始有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確診為主動脈瓣膜狹窄,原本服藥控制病情,定期回診追蹤;但日前連吃飯、走路都喘不過氣,就醫檢查發現主動脈瓣膜變成嚴重狹窄。醫師建議立即手術,使用「無縫線生物性瓣膜置換術」,終於不再呼吸困難。

全台10萬名患者 老年人最多

根據統計,全台約有10萬名患者罹患主動脈瓣膜狹窄。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許喬博指出,主動脈瓣膜為供應全身血流的源頭幫浦,若狹窄、閉鎖不全,會產生胸悶、胸痛、呼吸急促,甚至昏倒,嚴重恐引發心臟衰竭致死,好發於65歲以上老年人。

年紀老化 主動脈瓣膜逐漸硬化、狹窄

許喬博醫師表示,隨著年紀增長,主動脈瓣膜會有瓣膜硬化的問題,進而演變成瓣膜狹窄,主要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但藥物治療只能控制病情,接受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改善胸悶、呼吸困難,大幅增進生活品質。

新式瓣膜置換術 降低測漏及逆流、避免症狀復發

許喬博醫師說明,衛福部今年3月核准使用「無縫線生物性瓣膜置換術」,利用人工心肺機讓心臟停止跳動約45分鐘,使用微創小傷口技巧將傷口縮小至8到10公分,先切除鈣化瓣膜,再實施無縫線生物性支架瓣膜置放,可降低發生測漏、逆流的可能性,避免胸悶、胸痛症狀復發,適合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須自費約30萬至35萬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3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32歲的童先生是一名乾癬患者,國3時脖子、耳後,開始出現一塊塊的紅斑,隨後轉移至四肢關節,起初誤以為是皮膚炎,但使用類固醇治療卻反覆復發,直到大學才確診為乾癬。從此之後,他每天花1小時塗藥,且皮膚因藥物刺激容易乾燥龜裂,工作時總是穿著長袖長褲,就怕皮屑掉落,飽受異樣眼光,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在醫界中,腦瘤切除被喻為最棘手的手術,如果稍有失準,就可能破壞神經系統,造成癱瘓。台北榮總腦神經研究團隊近幾年成立術中神經監測小組,利用術中GPS導航,讓開腦手術更安全,大大減少手術無法預期的神經系統傷害,以及併發症及死亡率。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俊甫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老年人最怕跌倒,一跌就容易骨折,造成失能或死亡。國內一項研究發現,預防跌倒最有效方法是運動,具有平衡等優點的太極拳預防跌倒效果最好,上了年紀的人最好可以學習太極拳。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傷害防治學研究所教授林茂榮出席「102年度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醫學學術研討會」時發...

閱讀詳情 »

如果想要讓身體更健康,那麼你的新陳代謝作用都必須維持正常,尤其若是想要讓減肥計畫收效快速,提高新陳代謝更是你首要之務!以下九種食物就將提升身體的代謝功能,最好盡可能的多多攝取! 1.蔬菜不僅低熱量,有飽足感,同時還可以多幫忙燃燒20%的熱量,其中綠葉蔬菜更是對身體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因為它們需要多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