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不是絕症 早期治療效果好!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雖然目前醫界對於乳癌發生的原因並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不少確診罹病的患者在第一時間,也會直覺聯想到死亡,但其實目前台灣治療乳癌的水準已大幅進步,且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乳癌病友會「花木蘭俱樂部」特地在充滿歡樂氣氛的聖誕節舉辦感恩年會,呼籲大家定期檢查的重要性,避免錯失治療的良機。

豐原醫院癌症資源中心個案管理師楊瑋婷表示,花木蘭俱樂部成立已滿10週年,長期熱心參與病友會活動的人數約60名,且8成的病友年齡層介於50-60歲。雖然在台灣,乳癌患者好發年齡約為45-55歲,但40歲以下的女性朋友也不能輕忽乳房健康的重要性。

在俱樂部中,有一對羅姓姐妹,兩人都是在40多歲前後確診罹患乳癌,羅妹妹自96年診斷出是乳癌第一期後,平時都會固定前往診所檢查,後因發現異常變化而轉到豐原醫院,接受乳房保留手術,經歷了放射線治療及服用抗荷爾蒙藥物至今;而羅姊姊則是在98年公司健檢時,發現乳房影像異常,到院檢查診斷為乳癌第二期,除了與妹妹進行相同療程外,還多做了4次化學治療。

羅姊姊分享,抗癌的路程非常艱辛,需要家庭支持和堅定的信念,比較特別的是,現在和妹妹除了是家人的關係外,也是抗癌夥伴。現在羅姊姊秉持著「能吃就是福、有健康最幸福」的信念,樂於自己喜愛的工作,將吃藥當作長期保養,也希望能透過自己的抗癌經驗來鼓勵更多罹癌病友。

豐原醫院乳房外科吳建廷主任叮嚀,台灣乳癌發生率持續增長,大部分病人都是自己摸到腫塊或接受篩檢時發現,然而,家族史也是乳癌的危險因子之一。提醒若有家人曾罹患乳癌的民眾,應提早接受乳癌篩檢及定期檢查,別忘了越早發現疾病、治療效果越好。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76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月26日接獲疑似茲卡病毒感染症通報,第一時間立即疫情調查掌握個案行蹤,該名個案雖已於確診日離境,但針對個案居住地及病毒血症期期間,曾停留大於2小時的活動地仍須完成相關防疫措施,包括中山區中央里、江山里及松山區中華里等周邊加強病媒蚊密度調查、接觸者健康監...

閱讀詳情 »

文.洪寶山 米在中藥領域有「補中益氣、功同人參」的美譽,逢年過節、重要節慶,米食在中國人生活當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米的意義不只是溫飽,更是我們藥食同源中最佳的滋補來源。 在古代,皇家貴族「吃人參補身」,一般百姓則是「吃粥補身」,臺北醫學大學楊玲玲教授結合中醫、藥學與現代科學,讓有「天蠶變」之稱的米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高血壓病史的李伯伯,某天清晨起床突然右眼一片黑,本以為休息一下就好,隔了十分鐘還是看不見,太太警覺不對勁,趕緊陪同就醫,經醫師檢查為「視網膜靜脈阻塞」,即俗稱的「眼中風」,所幸治療後挽回視力。大多數病人發病前都沒徵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主任方怡謨表示,眼中風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40多歲女性,20年前右腳曾發生蜂窩性組織炎,雖經抗生素治療後,已經痊癒,但每次遇上天涼,傷口周圍就會紅腫且滲出組織液,並感到強烈劇癢,且近兩年來發作時間頻繁,已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才就醫檢查;衛福部臺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淑鳳指出,經望聞問切四診,研判患者體質屬於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