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事事求好心切 男子自律神經失調

事事求好心切 男子自律神經失調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工作認真、自我要求高的張先生,才剛升職當上主管階層,工作壓力增加,同時間年邁的父母生病,下班還要撥空照顧,讓他感到疲於奔命。近幾個月,張先生出現頭痛、暈眩、耳鳴和失眠等症狀,四處求診卻找不出確切病因,轉至成大斗六分院快樂門診後,才被確診為典型身心症的自律神經失調。

張先生就診時,在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聽力、抽血或影像檢查等,都未出現異狀。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後,透過藥物治療,並調整生活作息和飲食,合併支持性心理治療,加上腹式呼吸方法後,生活已慢慢放鬆,不適的症狀顯著改善。

成大斗六分院精神科醫師俞翔元表示,當人們處於過度壓力,又有先天體質不良或特定性格影響下,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其症狀多變,會引起全身性困擾。然而,自律神經失調屬於功能紊亂問題,多種檢查往往被告知身體無異常,若無仔細晤談評估,難診斷出疾病原因。

身體的器官如心臟血管、肺臟、腸胃和生殖系統等,皆是由自律神經系統控制。當中,又可分為像是身體踩油門的交感神經,及讓身體踩剎車的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擁有讓心跳加速、血壓和體溫上升、瞳孔放大、呼吸急促等功能,而副交感神經則相反,主導心跳變慢、血壓和體溫下降、瞳孔縮小等。當自律神經正常運作,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會保持平衡。

俞翔元表示,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短期可藉由藥物改善,包括抗焦慮、抗憂鬱、安眠鎮定藥等;要讓自律神經功能恢復正常,並應從生活型態、運動、飲食、情緒等調整,建議盡量避免熬夜和過度工作,飲食上不碰菸酒咖啡。情緒應避免過度壓抑,並找到適當宣洩管道。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57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孩童視力模糊,別以為只是單純近視,配付眼鏡就搞定!一名幼稚園大班學童,因視力模糊常常粗心弄錯,家長沒帶他就醫檢查,就直接到眼鏡行幫他配眼鏡,戴上眼鏡後不但沒進步,還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情形,甚至影響學習,後來帶去眼科就診,才發現孩子有內斜視及遠視,還好更換眼鏡及斜視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你是否常一進辦公室就感到頭昏、疲倦,甚至身體感到悶熱,沒胃口等現象呢?小心,恐是輕微中暑所致;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師張羽晴指出,中暑並非只在太陽下曝曬才會造成,尤其上班族進入冷氣房,因室內外溫差大,就易促使中暑發生。張羽晴醫師進一步說明,主要是因天氣高溫潮濕,進入冷氣房時,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一天活力的來源來自於營養的早餐,尤其若能自製早餐,不但能有效控制熱量,也能吃得健康與安心;彰濱秀傳健康園區營養師紀素月指出,以160公分的女性而言,一天所需熱量約1400大卡,其中早餐就占450至500大卡之間,顯示早餐的重要性。但早餐該如何準備呢?紀素月說,中式早餐就可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以毒攻毒」、「有病治病,沒病強身」,許多對中藥的誤解充斥在民眾認知中,嚴重甚至曾有淋巴腺癌患者聽信偏方,以為吃蟾蜍能治癌,結果不但無效,反而因此惡化過世。醫師呼籲,中藥不能沒病亂吃,中西藥也不能併用,否則本來想靠吃藥治病,反成「致病」!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主任黃旭山教授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