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亞洲人常見低血鉀癱瘓 致病基因被揪出

亞洲人常見低血鉀癱瘓 致病基因被揪出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芷昀報導)

由三軍總醫院院長林石化教授所率領的宋志建主治醫師等研究團隊,在「非家族性低血鉀癱瘓」的臨床醫學研究上有重大的突破,他們針對這類型病人進行全基因組關聯性分析,發現了新的調控基因-長鍊非編碼RNA(CTD-2378E21.1),而這個重大發現已被國際知名醫學期刊(Neurology)接受並於今年三月份刊登。

血鉀過低 恐造成肌肉癱瘓、呼吸麻痺衰竭

一般人很難想像血中鉀離子過低將會造成肌肉癱瘓,甚至是腦中風或肌肉病變,實際上鉀離子在體內負責許多生理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功能為肌肉收縮的調控,當處於低血鉀時便會產生心律不整與肌肉癱瘓,也可能造成呼吸麻痺衰竭。

亞洲地區常見非家族性低血鉀癱瘓

然而低血鉀原因很複雜,一般來說可分為兩種,常見原因為鉀離子從腸胃道或腎臟流失,而另外一種原因為鉀離子不正常從血液跑到細胞內,包含藥物、家族性週期性癱瘓與非家族性低血鉀癱瘓。在非家族性低血鉀癱瘓中,又包含甲狀腺亢進週期性癱瘓與偶發性週期性癱瘓兩種。家族性週期性癱瘓在西方國家中比較常見,目前研究已知跟鈣、鈉離子通道突變有關,然而非家族性低血鉀癱瘓較常見在亞洲地區,其致病機轉並不清楚。

三總臨床新發現 揪出致病機轉

林石化院長帶領三軍總醫院與國防醫學院研究團隊以及中央研究院合作,臨床上針對127位甲狀腺亢進週期性癱瘓與54位偶發性週期性癱瘓病人進行全基因組關聯性分析。研究團隊發現,在接下來的基因分析中發現一個新的調控基因長鍊非編碼RNA(CTD-2378E21.1),經過細胞功能性分析發現此基因可以負責調控肌肉細胞內鉀離子通道的表現。這些非家族性低血鉀癱瘓,都擁有相同的致病感受基因,而這個新發現基因可能會影響肌肉細胞內鉀離子通道的改變,進而影響細胞膜電位造成肌肉癱瘓。

及早診斷治療 避免產生併發症

低血鉀性癱瘓雖然原因很多,但是假若能早期診斷出原因,對於病患能得到較好的治療,以免產生許多併發症,尤其是這些非家族性低血鉀癱瘓,治療通常上也不能過多補充鉀離子,以免產生恢復性高血鉀而導致心律不整等生命危險,而此重大發現也對未來的治療提供新的方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2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在台灣,近八成的智慧型手機用戶都有LINE、WhatsApp等通訊軟體,儼然成為了新興的傳播媒介;然而,此現象卻造成企業主管在上班時間外,用這些通訊軟體與員工交辦工作事項,間接造成上班族隱形加班,形成「超級上班族」。營養師建議,因為壓力過大、睡眠品質變差難以入眠的「超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中秋節已過,但是秋老虎卻仍在發威,再加上今年是暖秋,氣溫仍居高不下要持續好一陣子;這種悶熱潮濕的氣候,最容易使婦女出現陰道感染,在婦產科門診中,就有許多陰道炎患者求診。醫師建議,要防治私密處感染,尤其是在抵抗力下降時,去泡湯、上公廁後,不妨考慮使用含醫療級普威隆碘(Po...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治療乾癬別用偏方!40歲的黃先生,去年秋天一到,乾癬大爆發,不但全身多處紅斑,雙腿更是大範圍脫皮,痛到無法工作。他聽聞「抹醋」可加速皮屑脫落,忍痛在傷口上塗抹;不料,乾癬症狀未改善,還引起皮膚嚴重發炎而流血流膿。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秘書長、台北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不用動刀的微整形,術後不需恢復期,讓不少愛美人士趨之若騖,尤其以注射填充療程最夯!如玻尿酸及肉毒桿菌,可填補細紋、縮小臉,只要短短幾分鐘時間,就能立即「回春」,然而也有不少失敗案例。醫師指出,臉部僵硬、不自然是最常發生的情形,雖然沒有生命安全疑慮,卻不美觀,另外,也可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