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出現 三不政策防鼠患

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出現 三不政策防鼠患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50多歲男性,於7月初出現發燒、嘔吐、咽喉痛、食慾不振等身體不適症狀,經醫院通報確定為台灣今年首例的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而目前男子已痊癒出院,幸運的是,同住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如何避免「漢他」病毒上身,疾管處處長告訴你。 臺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陳少卿處長表示,漢他病毒出血熱由感染漢他病毒引起,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在自然界的傳播宿主為囓齒類動物,尤其是日常生活環境中常見的鼠類(溝鼠及錢鼠),人一旦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而帶有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之齧齒類動物咬傷,即可能受到感染,其潛伏期數天至兩個月。一般可能會出現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倦怠、腹痛、下背痛、噁心、嘔吐、不等程度出血現象並侵犯腎臟等。 陳少卿處長指出,雖然北市100年至今年無確診漢他病毒出血熱,但不仍應輕忽漢他病毒對民眾所造成的危害。根據統計,自2001年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5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其中男性感染占93.3%,年齡層以20歲至29歲風險為高,而巿場、夜市之住民及工作人員為感染漢他病毒之高危險群。 因此,要避免漢他病毒上身,就得慎防鼠患!落實防鼠三不政策「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處長提醒,餐廳、飯店、小吃攤、市場、食品工廠等業者,應加強環境清潔工作,驅除建築物中的鼠類;民眾平時應留意生活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途徑,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為處理,並同時清除家中老鼠可能躲藏的死角,例如清理老鼠容易窩藏之倉庫、儲藏室。如遇到鼠糞、尿必須清理,應先配戴口罩及橡膠手套,並用稀釋漂白水或酒精進行噴灑,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571

相關推薦

64歲趙媽媽退休在家享清福,本身雖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但平時都有穩定服藥控制,且經常跟朋友爬山運動,幾乎很少生病,女兒也經常抽空陪媽媽聊天,也會按摩抒壓,但今年初卻發現媽媽手掌兩側「有紅斑」,上網查資料竟是「肝掌」,懷疑與肝癌有關,趕緊帶著母親就醫檢查,確診為肝癌初期。 肝臟多數發現已是中晚期...

閱讀詳情 »

你是否也常聽到周遭親友,由於方便或著重在去油力等因素,習慣用一顆肥皂從頭洗到腳?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曉育提醒,盥洗時需要多加確認肥皂本身的用途,有些人喜歡將標榜成分「純天然」的水晶肥皂拿來清潔身體或頭皮,然而,天然並不代表「溫和」或「適合」。一般用來洗衣的洗衣皂酸鹼值約介於9-10之間,已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25歲科技業女性,下肢到膝蓋出現水腫和多處紅斑及傷口,半年尋遍各醫療院所,病況未改善,進展至雙腳嚴重水腫、腳趾末梢紫黑色、多處傷口潰瘍及咳血、呼吸困難,發燒、左手冰冷麻痛、血壓下降,輾轉至臺中榮總急診就診。多項腎臟併發症 合併血栓和衰竭臺中榮總腎臟科黃士婷醫師透過血...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連假剛結束,你今天上班精神好嗎?連假常常很多人趁天氣好出遊趕行程,或是熬夜追劇、通宵打電動,反而沒有把握機會好好休息睡覺,造成上班第1天反而更累、效率差。 家醫科醫師蕭伶茲在FB紛絲專頁表示,現今人類的生活睡眠不足相當普遍,甚至有人認為睡眠是浪費時間,但其實睡眠對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