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出現 三不政策防鼠患

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出現 三不政策防鼠患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50多歲男性,於7月初出現發燒、嘔吐、咽喉痛、食慾不振等身體不適症狀,經醫院通報確定為台灣今年首例的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而目前男子已痊癒出院,幸運的是,同住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如何避免「漢他」病毒上身,疾管處處長告訴你。 臺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陳少卿處長表示,漢他病毒出血熱由感染漢他病毒引起,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在自然界的傳播宿主為囓齒類動物,尤其是日常生活環境中常見的鼠類(溝鼠及錢鼠),人一旦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而帶有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之齧齒類動物咬傷,即可能受到感染,其潛伏期數天至兩個月。一般可能會出現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倦怠、腹痛、下背痛、噁心、嘔吐、不等程度出血現象並侵犯腎臟等。 陳少卿處長指出,雖然北市100年至今年無確診漢他病毒出血熱,但不仍應輕忽漢他病毒對民眾所造成的危害。根據統計,自2001年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5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其中男性感染占93.3%,年齡層以20歲至29歲風險為高,而巿場、夜市之住民及工作人員為感染漢他病毒之高危險群。 因此,要避免漢他病毒上身,就得慎防鼠患!落實防鼠三不政策「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處長提醒,餐廳、飯店、小吃攤、市場、食品工廠等業者,應加強環境清潔工作,驅除建築物中的鼠類;民眾平時應留意生活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途徑,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為處理,並同時清除家中老鼠可能躲藏的死角,例如清理老鼠容易窩藏之倉庫、儲藏室。如遇到鼠糞、尿必須清理,應先配戴口罩及橡膠手套,並用稀釋漂白水或酒精進行噴灑,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571

相關推薦

情人節才剛過,然而調查卻發現,台灣男女對於性愛不論認知、態度、行為都差很大!根據台灣男性學醫學會針對超過千位受訪者進行的2019《跨世代伴侶性愛品質調查》結果發現,半數台男勃起不夠硬,卻擔心服用藥物有失顏面,態度負面且不願就醫。 網路上充斥著以假亂真的偽藥網站,有近4成男性選擇網路購買來歷不明的藥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病患比例約為1:9。非小細胞肺癌包含肺腺癌、麟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等等,其中最大宗的肺腺癌,又細分基因突變類型,例如EGFR、ALK、ROS1、MET、BRAF等等。無基因突變到ALK 基因檢測帶來治療新希望曾有一名肺癌患者只做一項基因E...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代人用眼需求大幅提升,長時間盯著螢幕、手機等,加上配戴隱形眼鏡、特殊體質、免疫疾病、高齡老化等種種因素,讓乾眼症逐步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三軍總醫院眼科部梁章敏主任表示,來門診求診的乾眼症病患人數連年創新高,且年齡有下降趨勢,年紀最小僅國小五年級,因男童向父母反映視力不清...

閱讀詳情 »

不只要苗條、還要有線條!「減重」儼然成為全民運動,但醫師提醒,步入中老年之後,可不能隨便減重,應該積極養「肌肉」,多做阻力訓練,並且在運動1小時內補充牛奶、豆漿或雞蛋等優質蛋白質,才能避免肌少症。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60歲以上人口中,有16%罹患骨質疏鬆症,同時又伴隨其它疾病,1年內的死亡率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