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低傷害下切除病灶 超音波導引乳房腫瘤微創手術

低傷害下切除病灶 超音波導引乳房腫瘤微創手術

 這些年來,乳癌始終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多數的女性已意識到此問題,也願意接受乳房檢查。這些高靈敏度的檢查不 只能發現早期乳癌,也能偵測癌前病變或良性腫瘤。影像導引的粗針切片手術是很好診斷工具。但因為某些病灶在追蹤期間可能會轉變為惡性,所以切除良性或高危 險性腫瘤有時是必須的。如何在一個較舒適且低傷害狀況下切除這些病灶?一個很好的選擇就是使用真空輔助切片針,在超音波導引下進行乳房微創腫瘤切除手術。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乳房外科主任洪碩徽表示,多位年輕女性良性腫瘤(纖維腺瘤)位於內上或外上四分之一的乳房,因腫瘤離乳暈超過5公分,若以傳統手術處理,手術疤痕會影響術後上衣款式的選擇,接受微創手術即可避免這類問題。

 另外,有些女性在接受自體脂肪移植隆乳後,因脂肪壞死產生乳房腫塊。這些女性對美的要求標準很高,很不希望乳房留下疤痕,這時可藉由超音波確認腫塊性質,若為油囊腫可以細針抽吸,如為脂肪球或纖維化組織,則需考慮微創手術切除。

 洪碩徽說,乳房微鈣化也可以使用微創手術切除,但如果診斷為癌症高風險病變,還是需要以傳統手術方式進行較大範圍切除。

 以術後外觀而言,微創手術是一項很好選擇,但需要有良好手術前溝通及病情分析。特別是因病理診斷可能需要後續治療計劃,更應該讓患者有充份瞭解。

一、適應症:

 1.乳房良性腫瘤,如纖維腺瘤、纖維囊腫、乳突瘤…等。

 2.乳房微鈣化。

 3.自體脂肪移植隆乳後的乳房腫塊。

 二、手術過程:(可門診手術,無須住院)

 1.手術前影像定位(超音波或X光攝影)。

 2.全身或局部麻醉。

 3.乳暈邊緣約0.5公分傷口。

 4.全程超音波監控腫瘤切除範圍。

 5.切除時間視腫瘤大小而定,約5~15分鐘。

 6.傷口縫合或以人工皮覆蓋。

 三、術後傷口照顧:(和傳統手術相同)

 1.術後一小時自行局部壓迫或冰敷,術後第一天避免劇烈運動。

 2.術後以防水貼布覆蓋傷口,可淋浴。

四、併發症:(和傳統手術相同)

 1.可能有暫時性瘀青或血腫。

 2.傷口感染很少發生。

 五、優缺點:

 1.傷口小且可隱藏於乳暈旁,長期追蹤後,疤痕常不明顯。

 2.就小於2公分的腫瘤而言,手術時間較傳統手術短。

 3.缺點:健保不給付,需自費。

 六、常見問題:

 1.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之差異?
傳統手術傷口約需3~5公分,微創手術傷口只有0.5公分,且傷口可隱藏在乳暈邊緣,不易被發現。

 2.微創手術能將腫瘤切除乾淨?
因微創手術整個過程皆以超音波監控,所以能更確定腫瘤切除範圍,故治療結果不亞於傳統手術。

 3.手術後乳房是否會凹陷?
除非腫瘤很大,通常不會有外觀上的變化。

 4.手術後需要追蹤嗎?
和傳統手術相同,建議術後六個月追蹤。
(陳恆光報導)

更多養生保健常識、醫藥衛生新訊,請鎖定央網「醫藥保健專頁」:
http://www.cdnews.biz/cdnews_site/coluOutline.jsp?coluid=452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好消息,連續2天「零確診」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無新增確診病例。截至目前,全台仍維持累計395例確診,分別為340例境外移入及55例本土病例。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166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 儘管零...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讓藥局、衛生所喘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正式宣布自4月19日起,全國藥局、衛生所周日不賣口罩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口罩實名制上路2個多月了,大家都有周休二日嘛,但藥局人員一直相當的辛苦,一直沒有休假...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看到2大警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7)日主動透露,正考慮繼歐洲、美洲2洲入境人士全面採取最嚴格的居家檢疫後,也對東南亞發布相同禁令,因為他看到近來東南亞疫情蠢蠢欲動,而且有部分疫情不透明。 陳時中說,國內在守住境外移入這一條線...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陳鈞凱/資深醫藥記者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人人聞之色變,深怕一個不小心招惹病毒上身,但新冠病毒殺傷力不只奪命的肺炎和破壞免疫系統,先前還傳出可能造成睾丸損傷「殺精」,導致國內外有不少男性擔心受怕到急著找醫師要求冷凍精子備用,但有一份最新研究結果倒可以叫全球男性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