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你是「晨型人」還是「夜型人」?醫師的話:輕鬆獲得集中力,你可以這樣做!

控制生理時鐘,集中力就能持久

◆細胞的主時脈決定你是「晨型人」或「夜型人」

晨型人就是「上午頭腦很清醒,但是晚上超想睡」,夜型人則是「早上頭腦不清楚,但是下午五點過後就有精神」。除了晨型人與夜型人的分別之外,其實每個人每天都有狀況好與不好的時段,比方說白天想睡覺,或傍晚突然疲倦起來等。

我們每天的生活節奏由生理時鐘來掌管,而人類體內每個細胞都有生理時鐘,你可以想像自己的皮膚、肝臟、腸胃,所有細胞裡都有生理時鐘在運轉。

而掌管所有細胞時鐘的主時脈,就由大腦的視交叉上核來掌控,視交叉上核會發布命令控制生理時鐘。每個人的活動或多或少都符合某個規律,就是因為生理時鐘的關係。

我們有些時段注意力很集中,有些時段特別渙散,也是受到生理時鐘的影響,生理時鐘是人體內無法用決心來控制的機制。

通常人睡醒之後兩、三個小時(大概是上午)體溫開始上升,清醒等級也比較高。我想沒有人眼睛一睜開就能跳下床工作,腦袋還俐落帶勁。大腦有所謂的「睡眠慣性」,剛睡醒總是希望繼續睡,所以剛睡醒時很適合來點暖身操,讓腦袋清醒起來。

另外一個清醒等級比較高的時段,是下午三點到傍晚左右,也就是下班前的奮鬥時段,如果沒有利用這時專心工作,往往就會把事情拖到晚上還做不完,不得不加班。

生理時鐘也會影響人的體溫與內分泌,體溫更是明顯的指標。發揮注意力的時機,與人體溫度上升關係密切,所以發揮注意力本質上就像運動。

如果身體冷冰冰又沒做暖身操,突然運動起來不僅容易累,還容易受傷。

 

你是「晨型人」還是「夜型人」?醫師的話:輕鬆獲得集中力,你可以這樣做!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反推生理時鐘就可以控制專注時段

我們可以從專注時段反推生理時鐘,例如,希望提升上午的注意力,那麼至少在上班前兩小時就要起床。如果是九點上班,最晚七點要起床。

開始上班前總要通勤、吃飯、盥洗,提前兩個小時起床應該不為過。

接著來探討「晨型人」與「夜型人」在什麼時候注意力最高。哈佛大學與日本國立精神.神經醫療研究中心從二○一○年開始研究,發現人體生理時鐘的單天週期並不是二十五小時,而是二十四小時加減十到二十分鐘,這加減十分鐘對生理時鐘的影響可不小。近代時間生物學認為,每個人生理時鐘的差別,就決定了這個人是「晨型人」或「夜型人」。

 

◆仔細調整生理時鐘的巔峰期

其實基因多少決定了我們是「晨型人」或「夜型人」,但是目前還不確定基因的影響程度究竟有多少。我們無法很快從夜型人轉換為晨型人,但是可以慢慢改變生活習慣,控制睡與醒的節奏。大腦(生理時鐘)可以彈性應付環境變化,方法就是不急著兩三天改掉,而是慢慢地改變。

無論晨型人或夜型人,其實都可以馬上決定要在上午或下午專注。專注並不是一整個時間帶,而是有個巔峰,比方說「我希望巔峰落在上午十點與下午四點」。很多人夢想「我要一直很專心」,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但工作時又不能任性地認為「我上午就是不專心,所以要擺爛」。最實際的方法還是設定上午與下午的專心時間,發揮效率,克服問題。

即使碰到意外的急件,你也無法追加專注時間,最好是把急件往後延。人的集中力有極限,維持集中力的竅門就是保留一點巔峰注意力。

 

醫師的話:只要控制注意力巔峰時間,就能輕鬆獲得集中力

.剛起床體溫仍低,睡前體溫也正在降低,都不適合專心做事

.要花時間慢慢轉換為「晨型人」

.最好上午與下午各準備一個專注的「巔峰」

 

責任編輯:郭懿慧

 

你是「晨型人」還是「夜型人」?醫師的話:輕鬆獲得集中力,你可以這樣做!

本文摘自臉譜出版《我也不想恍神分心呀!精神科醫師教你集中力46個工作不出包,讀書不神遊,做事不拖延的專注技術》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臉譜出版》網誌;《臉譜出版》粉絲團】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你的牙痛不是真的牙痛!一名63歲女性,前年起出現劇烈牙痛,一連到牙科診所就診拔除數顆牙齒之後,疼痛依舊,即使牙醫師建議接受牙周病治療,症狀一樣沒有改善,劇痛總是突如其來,害她因此長期失眠,抑鬱寡歡,轉至醫院接受檢查這才發現真正元凶,診斷其實是「三叉神經痛」作怪。 台北...

閱讀詳情 »

文章授權刊登/NOW健康 編輯部 撰文/NOW健康 楊芷晴 責任編輯/Mei 圖片設計/Kato 長期下背痛找不到病因,恐是腰椎小面關節炎作怪! 人體上半身重量藉由腰椎支撐,人的腰椎有五節硬骨,硬骨與硬骨間的緩衝物質就是椎間盤,硬骨往後延伸有骨板,而上下骨板相接的關節,就是小面關節。當腰椎退化時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一名68歲白人男性頭頂上原有數十個微癢的紅色皮疹,起初以為只是一般濕疹,自行買藥擦都不見好轉,近年來皮疹逐漸擴大為粗糙鱗屑不規則的灰色斑塊,因而至皮膚科門診求診,經切片檢查證實為日光性角化症。因病灶數量多、範圍大,且腫瘤邊緣界線也不清楚,經與醫師討論後,患者決定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