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保資料大數據 開拓全球藥物安全新視野

健保資料大數據 開拓全球藥物安全新視野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最新研究發現,普遍使用在泌尿道感染、肺炎、與皮膚和軟組織感染的抗生素氟奎諾酮(Fluoroquinolone)可能導致主動脈膨大或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增加約兩倍。此一研究歷時兩年,團隊由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李建璋醫師(同時為雲林分院急診主任)和東海大學管理學院許書銘副教授在2013年組成,是世界上首先證實,加上氟奎諾酮廣為臨床使用,此結果有重大之公共衛生意義。相關研究於2015年11月獲刊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 —「JAMA Internal Medicine」,期刊編輯大力推崇臺灣專業的健保大數據研究,為全球藥物安全帶來新視野。
感染疾病第一線藥物,一年服用人數80萬人以上
氟奎諾酮(Fluoroquinolone)由於能夠抑制多種微生物的生長、口服吸收好,逐漸取代傳統盤尼西林類成為許多感染疾病的第一線治療,臺灣每一年估計有高達80萬人以上服用氟奎諾酮類抗生素。
使用超過20年 副作用終被確認
儘管氟奎諾酮的臨床使用已超過20年,普遍被醫師認為是一個安全的藥物,其藥理機轉上會影響膠原蛋白和結締組織的形成,而隨著氟奎諾酮的使用增加,臨床上一些病人產生肌腱發炎,甚至罕見的阿基里肌腱斷裂的案例也逐漸被報導,但由於
傳統臨床研究要累積足夠的病人數,用以分析此罕見卻致命的副作用有相當的困難度。臺灣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的大數據研究,提供解決相關難題的可能途徑。
服用前充分告知心血管疾病 避免相關風險
主動脈剝離或主動脈瘤是非常罕見但致死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每一百萬個臺灣人約只有100至200案主動脈剝離或主動脈瘤,然而,病患如未接受緊急手術,死亡率高達六成。
雖然研究結果顯示氟奎諾酮會導致主動脈剝離或主動脈瘤的風險增加,但是民眾不需要過度恐慌。因為主動脈剝離或主動脈瘤是罕見疾病,該研究分析,每6668至7704氟奎諾酮處方才會增加1位主動脈剝離或主動脈瘤。建議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在吃抗生素前,必須跟醫師說明自己有心血管疾病的病史,能夠避免相關危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2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人都有耳鳴困擾,看遍耳鼻喉科卻又無法改善,索性放棄治療。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賴仁淙指出,焦慮、偏頭痛、睡眠障礙和更年期,都可能引發持續性耳鳴,可以用非傳統療法改善。台灣耳鳴學會學理事長劉殿禎提醒,若長期耳鳴持續超過5分鐘,可能是疾病警訊,應求助醫師。耳鳴多為良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自殺者沒有罪、也沒有錯,站在人權立場,要讓他感覺到生命有出口的機會!」立法院日前二讀通過「自殺防治法」草案,除規範媒體報導方式,也明定自殺的及時通報機制。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常務理事、精神科醫師陳俊鶯盼望,自殺通報可以效法「家暴法」精神,不要把自殺當成別人私事,當事者在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人對中風復健有迷思,認為「手沒力就抬手,腳沒力就抬腳,多練習走就會走了」,這些話只會徒增患者的心理壓力(因為真的抬不起來)。物理治療師陳俊宇表示,中風與一般訓練方式截然不同,一般長者肌無力可以藉由重量訓練來增加肌力,但中風患者不只肌無力,最主要是因為大腦受傷,造成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