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風復健為何不簡單? 物理治療師突破盲點

中風復健為何不簡單? 物理治療師突破盲點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人對中風復健有迷思,認為「手沒力就抬手,腳沒力就抬腳,多練習走就會走了」,這些話只會徒增患者的心理壓力(因為真的抬不起來)。物理治療師陳俊宇表示,中風與一般訓練方式截然不同,一般長者肌無力可以藉由重量訓練來增加肌力,但中風患者不只肌無力,最主要是因為大腦受傷,造成控制身體的路徑出問題,所以必須靠各種復健手法與刺激,讓大腦重新學習控制身體的方法。

中風牽涉層面廣 長者需規律有品質的復健

陳俊宇解釋,中風後的狀況可能會有認知、情緒、理解、語言、感覺、動作、平衡、協調、張力等棘手問題,因必須借助動作發展、動作學習、以及動作控制與協調等動作科學方法,幫助患者的大腦重新學習如何控制肢體。

然而,中風族群仍屬中高年齡層較多,要年長者重新學習新的事物較困難,除了中風後認知的影響外,年長者的專注力及記憶力也相對退化,所以要讓他們更進步(甚至維持不退化),必須花更多的時間和心力去達成。他提倡,讓中風年長者維持規律有品質的復健,延緩退化速度、維持生活品質也屬於重要的復健目標之一。

復健後走路有不同層次 找對專業治療師

至於年輕族群,中風後能獨立行走並不困難。根據國內調查,45歲以下的年輕中風個案約90%在出院時可以獨立行走,其中又有75%的人仍須使用拐杖。陳俊宇強調,「能走路」、「能放手走路」、「能安全的走」、以及「能有正常速度的走」是不同層次,或許走的速度可以藉由賣力的走變得快一點,「但若沒有學習到正確的走路方式和技巧,往往會很吃力,甚至要忍受肢體疼痛在學習走路。」

若年輕族群想能放手走、走的穩、就會牽涉到走路品質的問題,而品質又會影響到動作學習、動作控制及協調,治療師必須具備動作分析的能力,瞭解正常動作的順序,並且有充足的時間,教導個案如何正確的動。但最重要的,個案也必須有吸收知識、學習動作的能力。若年輕個案能夠經由治療師教導修正動作,就必須嘗試改變走路的方式,並不斷練習適應。

接納自我的不完美 長期努力並配合專家

網路上很多人分享自己恢復很好的影片,的確鼓舞了許多病友,但有了信心,接下來更要尋求專業治療師協助;陳俊宇建議患者,應了解中風是牽涉大腦運作、融合各種不同狀況的複雜疾病,所以更需要專業的訓練與建議;並接納自我的不完美,若復健進度讓人失去信心與希望,請找一個讓你有信心的治療師和適合自己的理想復健環境。

他進一步表示,擁有好的復健觀念,才會有對的復健方向,才能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復健型式;此外,沒有人能保證復原的程度,唯有自身的努力、與治療師長期配合,過程中不斷練習及修正,才能持續前進。

【延伸閱讀】自體免疫疾病患者 懷孕與使用生物製劑可兩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51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目前就讀大班的小丁是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合併動作協調問題的孩子,媽媽起初因為擔心小丁「跑步常跌倒、單腳平衡不佳、很不擅長丟接球遊戲,很擔心上國小後會跟同學有越來越大的落差」而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就診,經醫師轉介物理治療評估及療育。粗大動作可評估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在台灣,65 歲以上人口近四成有第三期以上慢性腎臟病,顯著高於青壯年人口,也比歐美國家略為偏高。老年慢性腎臟病患者造成衰弱比例較一般族群高,其衰弱盛行率在不同區域從26%到73%不等,但與社區老年病患衰弱盛行率約10-15%相較,仍明顯偏高。衰弱可能衍生依賴增加、失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新冠肺炎讓糖友人心惶惶,其實控好血糖就能維持免疫力降低被感染的可能,還有助於避免腎衰竭、視網膜病變、心衰竭等病變,因為併發症前兆不明顯,穩定控糖才是關鍵。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暨開業診所院長陳宏麟醫師解釋,高血糖會引起發炎狀態,加上血壓、血脂控制不佳,最後血管就可能造成動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各國延燒,觀光、旅遊、航空業首當其衝,大型飯店停業消息甫出,全球工廠停工至全球化供應鏈出現斷層,各產業嚴陣以待,或選擇暫時避避風頭、活動延期,減產減班甚至放起無薪假。在市場一片保守氣氛下,無薪假、口罩常駐與活動減少掀起整形熱,醫美產業異軍突起,於眾產業中逆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