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身減肥飲食的基本原則

健身減肥飲食的基本原則

 

 

運動減脂飲食的基本原則

-限制總熱量攝入(低脂低糖飲食,少食多餐);
-保證蛋白質攝入充足(促進身體恢復、保障生理功能、增加新陳代謝率);
-碳水化合物以多醣、粗雜糧為主;
-多食新鮮蔬果、海產品(富含Vit、礦物質);
-科學飲水(減脂不是減水,少量多次,水壺常伴);

-營養補劑(運動減脂重要的輔助手段);


說明:
1.關於飲食的熱量控制,說開了有很多內容,只要注意拒絕甜點和動物脂肪,盡量少吃精加工主食,每次吃拳頭大小的主食就差不多了;
2.蛋白質應該多種蛋白質互補,植物性的,動物性的,如果不是素食者,建議以動物性蛋白為主;
3.蔬菜水果可以參考【飲食】每日果蔬,我的“二三概念” 
4.每周至少吃1次海產品;
5.有減脂直接效果的營養補劑應慎重考慮,遵循醫生或者私人教練的指導,嚴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
6. “少食多餐”是精髓!
健康飲食的法門——關於少食多餐

少食多餐的概念:簡單地理解,就是把一天的飲食量根據實際情況分成4~6餐,每餐七八分飽,以避免一餐吃得過多。

 

科學依據:
1.從胃排空的角度談,我們進食的大多是混合食物,消化時間根據食物成分的不同大約在1~4個小時左右(消化時間: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實際上在胃內食靡完全排空之前,就已經產生明顯的飢餓感了。因此,賀已知建議根據前一餐的食物情況,每隔2~3個小時進食一次;
2.從血糖水平的角度談,以我們的空腹血糖水平為基準,正常飲食的餐後2個小時左右血糖水平就能恢復空腹水平,因此在餐後3個小時左右適量進食,有利於維持全天血糖水平的動態穩定;
3.結合以上兩方面,兩餐之間間隔時間過長(4~5個小時,甚至更長),更容易導致飢餓感,以及因此導致的過量進食,對腸胃健康、胰島素靈敏性等都不利。

 

少食多餐的益處:
1.維持血糖相對穩定,在正常範圍內適當波動,有利於保持較高的胰島素靈敏度,增加人體對特殊環境的應激能力(如極限運動、被困等);
2.穩定的血糖水平有利於身體燃燒脂肪;
3.維持全天較高的新陳代謝水平,有利於“體重管理Weight Control”和“全人健康Whole Health”;
4.進食行為引起的“食物特殊動力”作用,能幫助消耗更多熱量;
5.有研究顯示,適當進食能給進食者帶來愉悅的心情。情緒也是健康的重要方面^_^;

 

少食多餐的應用:
1.由於很多人容易忽視早餐,因此尤其要注重加大早餐的量。早餐大約在7點~8點;
2.上午10點左右和下午4點左右分別有一頓加餐,要求量小而精,易消化。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時間;
3.午餐大約在12點~13點之間,可以準備一份精緻的午餐;
4.晚餐大約在18點~20點之間,不建議晚於21點。量小而清淡為宜;
5.晚餐與睡前可以視自身情況適當補充一些營養素補劑;
(以上為“三頓正餐+加餐”的飲食模式)
6.正餐的食物配比建議:一份自己拳頭大小的主食,一份自己掌心大小的肉類or蛋類,1杯水(晚上可以1杯紅酒^_^),其中兩餐要加一份新鮮蔬菜和水果。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事後避孕藥接連吃  女大生下體出血急就醫!21歲的女大生小芬(化名),今年暑假與三五好友參加聯誼派對,酒酣耳熱開心之餘,與學長天雷勾動地火發生性關係,但學長沒有戴保險套,小芬則選擇吃事後避孕藥。隔週小芬接受學長邀約參與另一場派對狂歡,再次發生了性行為,由於學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魚肝油怎麼吃才健康? 醫師分享食用秘訣失智是高齡社會的挑戰,許多研究鼓勵民眾多吃魚,在常吃魚的北歐更盛行魚肝油,有什麼幫助嗎?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鄔定宇表示,「多吃深海魚」雖然有助於保護認知能力免於減損衰退,但阿茲海默症的生成時間可能長達20到30年,照著北歐飲食法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女性膝關節置換率比男生高,其中原因有很多,不外乎是跟肌力、骨骼結構、荷爾蒙、鞋子及生活形態息息相關。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威明醫師接受《健康醫療網》專訪,分析四大關鍵。女性膝關節置換率高四大因素 肌力、荷爾蒙、骨骼、鞋子陳威明醫師分享,在全世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家住蘆洲的張小妹,父母先天聾啞,一歲時,診斷出兩耳極重度聽障,及早介入裝設人工電子耳,從小進行聽語訓練,並且定期復健,現已14歲,在學習過程中與正常人無異,成功翻轉人生。另一名黃小妹左耳全聾,右耳可聽110分貝,接受聽語訓練無效,3歲時,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透過努力復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