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出現腎結石 恐和平時服藥有關

出現腎結石 恐和平時服藥有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臨床上,結石的患者,多是在痛到不行的時候就診才發現病症,其實出現結石多和飲食息息相關;藥師陳佳玲指出,不只飲食攝取,就連平時服用的藥物恐都會埋下結石的危險因子。
部分藥品易改變尿液酸鹼值 恐生結石
腎結石一旦發病恐痛死人,尤其結石生成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患者初期多難以察覺;陳佳玲說,因此除了平時飲食上應多加注意外,像是部分藥品容易使尿液的酸鹼值改變,造成結晶體,進而促使結石產生,服用時就應多加小心。
治療青光眼藥物 容易演變結石
藥師陳佳玲進一步說明,包括常用於青光眼、水腫、高山症等病症的抑制劑,以及治療癲癇、偏頭痛的Topiramate等,都屬於容易導致結石的藥品,另外像是用於治療心臟血管疾病的鉀通道阻斷劑、用於降血壓的保鉀利尿劑,或是用於愛滋病特殊療法的高效能抗反轉錄病毒療法都應特別小心。
避免腎結石出現,除了注意服用藥品部份,也因遵守正確的飲食控制和水分攝取;陳佳玲提醒,若有長期服用相關藥物,加上本身有結石問題,建議可諮詢專業醫師的協問,了解是否需調整藥品,正確使用藥物,才能避免影響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8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國人捐贈皮膚風氣低,每年僅不到40人。台大醫院成立「國家型皮膚保存庫」,將加強推廣大體皮膚勸募,預計提升捐贈數至每年300人,該院副院長林明燦及整形外科主任戴浩志,都率先簽署響應。 大體皮膚是燒傷救命關鍵 去年八仙塵爆造成15死499傷,衛福部耗資2億元購買國外大體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40多歲男子,工作壓力大,過去4年天天酗酒,想要借酒澆愁,沒想到最後失眠,甚至還罹患憂慮症。醫師表示,每天喝超過3罐350cc的啤酒,容易慢性酒精依賴,不只危害肝臟、胰臟、腸胃,精神疾病也容易上身。 戒酒門診重拾健康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益乾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疾病管制署公布南投縣出現該縣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個案為62歲男性退休人員,日前出現發燒、腹瀉、噁心及食慾不振等症狀,2日後至醫院就醫並收治住院,後因意識不清轉院治療,並由醫院採檢通報,經疾管署實驗室檢驗後,確認感染日本腦炎。 同住家人無症狀 疾管署表示,經衛生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日前公布茲卡病毒最新疫情概況報告指出,中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區安奎拉(英國海外領地)出現蟲媒傳播本土疫情;疾病管制署隨即提升安奎拉茲卡病毒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Alert)。建議懷孕婦女暫緩前往,一般旅客則應避免蚊蟲叮咬,離開流行地區後2個月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