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剖腹產易軟組織沾黏 針灸成功改善

剖腹產易軟組織沾黏 針灸成功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一位42歲林姓婦女在剖腹產後,腰部持續隱隱作痛,最後被確診為軟組織沾黏,為術後發生肌肉纖維、肌腱、包覆在週遭的筋膜、韌帶以及神經等部位的沾黏。童綜合醫院中醫科主任張哲銘醫師表示,透過針灸和用藥治療,成功改善病患困擾,約2周時間抽痛問題已減緩。

剖腹生產、子宮切除或腹部手術後,常會出現軟組織沾黏現象,對女性生理影響大。林姓病患剖腹生第一胎時,就出現輕微沾黏情形,生第二胎時,為避免狀況再度發生,而使用防黏貼片,但產後腹部仍不時抽痛,早上起床時特別嚴重,最後被診斷為軟組織沾黏。另一位68歲黃姓阿嬤,因為子宮肌瘤而切除子宮,術後1年夜間常出現尿失禁、遺尿問題,檢查後發現,軟組織沾黏造成長期的神經壓迫膀胱,同樣以針灸與用藥治療,1周後已大幅好轉。

張哲銘表示,台灣有6、7成剖腹媽媽會出現產後沾黏現象。以剖腹產為例,手術切開部位包括皮下組織、筋膜層、腹膜層、子宮等,若傷口感染,就會發炎導致器官組織沾黏加重,即使採用防沾黏貼片,但仍有患者來求助。

常出現的沾黏問題包括腸胃蠕動異常造成腸沾黏,泌尿系統問題造成頻尿、夜間遺尿,月經問題造成經痛、月經不規律,筋骨問題造成腰痛等。張哲銘指出,透過中醫治療沾黏,以「通」為原則,利用針灸搭配中藥,多半能獲得改善。

為避免腹部軟組織沾黏,張哲銘建議,產婦在剖腹手術後1周,應避免食用容易發炎和脹氣的食物,如奶、蛋、豆類、地瓜、洋蔥、青椒、茄子、馬鈴薯、芋頭、玉米、香蕉、麵包、汽水和柑橘類水果。而動完腹部手術的患者,傷口未修復前應避免天然辛香調味料。在日常保健上,可用熱水淋浴或按摩腹部,增加氣血循環,並且避免久坐,定時運動。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69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幫助年邁家長照顧中高齡憨兒,第一社福推動「雙老化家庭支持服務計畫」!衛福部2018年統計,全國約22萬心智障礙人口中,45歲以上就有10萬餘人,第一社福照顧和訓練中重度心智障礙成人中,約20%超過40歲。第一社福執行長賴美智表示,平時積極規劃學員們的體能活動、繪畫課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019年寒假,台灣健康教育推廣協會攜手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廣招全台國小國中學童,聚集醫護人士,透過重量級設備,讓課程變得更加有趣好玩!在寒假課程中體驗專業醫護人員的辛勞,並且從中學習,在遇到需要醫療或是疾病的狀況下,能有基本概念與知識幫助自己與家人。學中玩玩中學課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早期胃癌、食道癌,當癌細胞還未侵犯至黏膜下肌肉層時,可利用特殊的電刀從黏膜下層將癌腫瘤整片「刨除」!一名82歲男性,3年來長期深受胃食道逆流和慢性胃炎困擾,經胃鏡檢查未發現有胃潰瘍情形。去年6月定期做胃鏡檢查時,在幽門附近胃壁有小於1公分的潰瘍,由於潰瘍情形特殊,經進一步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 】家中的孩子咳嗽咳不停!咳到滿臉通紅的樣子令人心疼,家長可能將自己的感冒藥水稀釋給孩子使用。然而孩子及成人的藥物成分不同,如此可能會造成孩子身體不適,甚至中毒。馬偕醫院兒科主治醫師張龍提醒家長,對於孩子的咳嗽務必釐清原因,遵循醫囑,對症下藥。對症下藥找對療方 避免孩子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