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動脈瘤破裂 復發率和死亡率皆高

動脈瘤破裂 復發率和死亡率皆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一名身體狀況良好的63歲陳女士,日前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嘔吐、頸部僵硬等情況,送至醫院時,更出現右腿無力、反應遲緩,呈現半昏迷狀態。苗栗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李世祥表示,經腦部電腦斷層發現,患者腦部有自發性蜘蛛膜下出血、大腦前交通動脈瘤,經由緊急手術,將動脈瘤夾閉,防止動脈瘤再破裂,手術相當成功。動脈瘤事前通常沒有症狀,但一旦破裂會出現劇烈頭痛,應立刻送醫。

李世祥指出,腦動脈瘤是出現在血管分叉處的囊泡,主要是血管壁的缺損,加上長期的血流衝擊造成。正常的血管壁有三層結構,包括內、中、外層,若血管壁缺少中層結構,就可能形成動脈瘤;加上在長期的血管衝擊下,才會在血管分叉處產生囊泡。由於鼓出的動脈瘤可能對周遭腦神經組織產生壓迫,或因血管壁變薄而破裂出血。一般好發的族群,包括年紀較長的民眾,或曾有單邊腦血管阻塞者,以及腦動靜脈血管畸形者。

一般而言,當腦動脈瘤第一次破裂,死亡率約為40~50%;第二次破裂,死亡率提高至70%;第三次破裂,死亡率高達90%。此外,動脈瘤第一次破裂後,再次破裂的機會相當高,因此,一旦有相關症狀,應立即就醫追蹤治療。值得留意的是,大多數的腦動脈瘤破裂前往往沒有症狀,當破裂時,會出現劇烈頭痛、視力模糊、噁心、嘔吐、頸部僵硬,甚至失去意識、重度昏迷等。

李世祥指出,腦動脈瘤沒有明顯徵兆或遺傳性可判斷,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因此,建議民眾平時可藉由腦動脈電腦斷層攝影,或腦動脈核磁共振造影檢查,確認是否有腦動脈瘤,及早處理可降低腦動脈瘤破裂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09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60歲的林先生患糖尿病10幾年,雖然都有拿藥吃藥,但糖化血色素一直都在9%左右(一般人的正常值約小於5.7%,糖尿病人宜控制在7%以下)。最近聽聞鄰居因為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造成心肌梗塞,因此到大醫院就醫,希望可以把血糖控制更好。醫師建議按時使用血糖藥物,要自行監測血糖,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年約70多歲的患者,因為吃不下,全身虛弱無力,頭暈,家人趕緊將其送去掛急診。經醫師檢視後,發現有嚴重貧血及泌尿道感染。不僅體重過輕,同時電解質異常,血中的鉀離子很低。經由收治住院後,除了治療泌尿道感染外,並處理鉀離子過低情況。醫師強調,極度的低血鉀不僅會導致肌肉無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高雄市前鎮區一名30多歲男性,6月28日出現發燒、頭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至診所就醫,因症狀持續且出現肌肉痠痛情形,分別於29、30日兩度就醫,經通報檢驗確診感染登革病毒第三型,目前個案住院防蚊隔離中。無國外旅遊史 研判為本土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處於網路科技發達的世代,造就許多宅男與宅女,甚少與人接觸的情況下,孤單與寂寞往往會趁虛而入,腐蝕人心。根據一篇2018年4月發表於《劍橋大學心理醫學雜誌》的研究指出,相較於同年齡人,孤獨的年輕人發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失業的機率較高,可能出現焦慮、憂鬱、自傷或自殺企圖的心理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