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原來人稱“不死的癌症”就是這種病!看一看終生受用,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不看會後悔阿!!

脊椎病到底是什麼病?為什麼有人說是頭疼、有人說是肩膀痛、有人說是腰疼、還有人說是腿疼……其實大家說的都對,因為,脊椎是脊柱的組成部分,而人體脊柱包括頸、胸、腰、骶(di)、尾部等多塊脊椎骨,所以,腰酸背痛腿抽筋都可能是脊椎病的症狀。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脊椎病。

 

人體脊柱結構

脊柱是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1塊骶骨和1塊尾骨。這些脊椎骨周圍有軟組織相連繫,以維持穩定,彼此之間又有椎骨間關節相連,以保證人體的正常活動。所以,簡單來說脊椎病就是脊柱病變。

 

什麼是脊椎病?

原來人稱“不死的癌症”就是這種病!看一看終生受用,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不看會後悔阿!!

圖片來源

我們先說脊柱病變。所謂脊柱病變就是指脊柱的退變、創傷、腫瘤、炎症、畸形等導致脊柱的功能障礙,比如頸肩痛、腰腿痛、肢體麻木、乏力、行走不穩、大小便障礙及性功能障礙。而脊柱的病變往往伴隨著脊髓、神經、血管等結構的損害,在脊柱外科常見的收治疾病主要包括脊柱創傷和脊柱骨病。

因此,我們就可以給脊椎病下一個定義。脊椎病是人體頸、胸、腰、骶(di)、尾部位脊柱損傷、功能紊亂、病理變化等病症的總稱。換句話說,就是脊椎的骨質、椎間盤、軟組織發生病變後,引起人體力平衡失調,導致頸腰椎側彎或骨移位,甚至產生椎間盤脫出,從而壓迫神經,引發頑固性頭痛、頸部不適、手足麻木、腰腿疼,甚至抬腿困難,不敢彎腰,四肢癱瘓等。

 

脊椎病的常見症狀

 

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脊椎病包括頸椎病和腰椎病。脊椎病的主要症狀是不能直立、頭痛、眩暈、視力模糊、記憶力下降、頸肩酸痛、食慾不振、反胃嘔吐、上下肢酸麻、行走困難、嚴重者甚至會癱瘓。

儘管如此,但是在我國,人們對於脊椎病的重視普遍不夠,總是認為脊椎病死不了人,扛一扛就行了,甚至在頸肩腰腿痛的病因尚未明確的情況下,胡亂治療,以至於延誤或加重病情。

 

我國脊椎病患者趨於年輕化

在我國,脊椎病發病率高、治愈率低,被稱為“不死的癌症”。近年來,隨著工作方式的轉變和空調的廣泛使用,脊椎病的患病率不斷上升,且發病年齡趨於年輕化。據統計,上世紀80年代中期,脊椎病的高發年齡平均在55歲,90年代中期,這一年齡下降到了49歲。而現在,脊椎病高發年齡平均在39歲,而且,30歲以下發病人數正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歲左右的年輕人被確診為脊椎病的不在少數,兒童脊柱側彎症的發病率超過25 %。

 

後記

脊椎病是人體衰老和疾病的萬源之本,隨著患病人群趨於年輕化,加大對脊椎病的重視和醫療投入,已經刻不容緩。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平時多注意站、坐、臥姿勢,伏案工作的上班族堅持每天鍛煉身體,同時,在飲食上增加一些膠原蛋白豐富的食材。若是有頸、肩、背、腰、腿痛等症狀,可考慮去脊柱外科進行診斷治療。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影音中心/廖國安報導有人打疫苗後身體幾乎沒什麼不良反應,有人則像是得了重感冒,而這中間的差別與體質關係很大,調養好體質不僅能增加身體的適應能力,也能加強疫苗的保護力。美國自然醫學醫師林郁融表示,體質決定打疫苗後身體會起什麼反應,並從自然醫學角度教1招人人通用,可以調養體質的方式。林郁融建議四大族群首...

閱讀詳情 »

【記者王雯玲/高雄報導】 因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7月27日起,疫情警戒降級,民眾外出機會將逐步增加,市府交通局規劃自27日起,幹線公車尖峰時段調整服務水準,以尖峰時段班距20分鐘為原則,其餘捷運接駁、一般公車路線則維持現有服務水準,高雄市公車運力將從平日班表7成提升為8成,未來將持續視疫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影響,口腔癌篩檢大掉萬人!國健署今(26)日公布最新統計數字就透露警訊,根據1到6月最新統計,有菸檳行為者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有23.7萬人次,相較去年同期一口氣減少約1.5萬人次之多。國健署提醒,實證顯示,有菸檳行為者不做口腔黏膜檢查,死亡風險恐增加3成5,得趁疫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自今年5月起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病毒迅速遍佈全台,好在於全國三級警戒、民眾自主封城的情況下,確診數近期有明顯下降。不過現在國人最關注的就是哪時才能打到疫苗?而所謂的「殘劑」到底是不是較次等、還是快過期又或者混瓶拼裝出來的是不少民眾的疑慮。對此,醫師徐嘉賢就在臉書粉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