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原來火鍋「湯底」這樣選才正確....火鍋「鈉」量超驚人,攝取過多鈣質恐都流光光!!

原來火鍋「湯底」這樣選才正確....火鍋「鈉」量超驚人,攝取過多鈣質恐都流光光!!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火鍋在台灣不管是任何季節,還是圍爐、聚餐都少不了它,且仔細一看,坊間上有很多業者都標榜著鮮美湯頭,但事實上為了節省時間,往往都會添加許多食品添加物,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吃下肚,使健康亮起了紅燈。

營養師提醒,不只是食品添加物問題,更擔心湯頭含鈉過高,因為過量的鈉也會造成身體鈣質流失,長期將影響兒童發育、成人骨質疏鬆,所以,呼籲民眾在食用火鍋時,不妨選擇清爽的鍋底,蘿蔔泥、薑末等取代沙茶醬,以減低鈉攝取量。

國、高中生鈉攝取量 遠超過建議的2倍

大林慈濟醫院凃宜辰營養師表示,根據國健署調查發現,台灣人的鈉攝取量,從國小到成年人皆攝取過量,且越年輕問題越嚴重,像是國、高中生的鈉攝取量,就遠遠超過建議的2倍,其中20至39歲的年輕族群,平均每12人中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

然而,罹患高血壓的主要一大原因,就是鈉攝取過量,因此,若能減少鹽巴的攝取量,不僅控制血壓的效果佳,也能降低血壓高所引發後續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腦中風、腎臟病)風險。

湯底選擇昆布鍋、蕃茄鍋 清爽低鈉又養生

既然如此,火鍋到底怎麼吃才不會吃進太多的添加物及鈉?營養師建議外食族可選擇較清爽的鍋底,如昆布鍋、蕃茄鍋或原味鍋,用蔬菜的原味來取代,避免重口味或較濃稠的湯頭如麻辣鍋、牛奶鍋或咖哩鍋。

吃火鍋常見的各式餃類或丸類通常都是高脂及高鈉的加工品,其中蛋餃脂肪含量甚至達到70至80%,三顆就等於半碗豬蹄膀的油脂,丸類的鈉含量比餃類更高,只要2顆花枝丸或3.5顆貢丸就達每日建議量的1/6。

至於在家吃火鍋的湯底,凃宜辰則建議可用中型高麗菜半顆、洋蔥1顆、香菇5至6朵、昆布或海帶1碗、白蘿蔔半根、紅蘿蔔半根來熬煮4至6人份的湯底,若中途想加湯底時,可改用熱開水取代湯底;而沾醬部分,則可以薄鹽醬油取代一般的醬油,加入大量蔥花、香菜、蘿蔔泥或薑末、辣椒、白醋適量,最後滴上幾滴檸檬汁,就完成了低鈉又養生的天然沾醬。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腹部莫名突起、摸起來還硬硬的,以為只是肥胖,沒想到晚期肝癌已經找上門!一名60歲的李先生,有B肝帶原合併酒精性肝炎病史,但平常沒有定期健檢且症狀也不明顯,因此在腹部出現凸起腫塊時還誤以為只是發胖。沒想到在一年前開始出現輕微腹痛,某日腹痛加劇、臉色蒼白,送醫後檢查,發...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位85歲男性患者車禍後右腳踝嚴重受創,經多次手術及皮瓣手術,仍殘留整個腳部腫脹和右腳踝內側5x6平方公分深度傷口,經歷7個多月傷口仍無法癒合。另外尚有腦外傷、右顎骨折,兩側肺部壓傷及右肺氣胸,頸部第三與第四脊髓輾傷及水腫。醫師安排患者每天接受2個大氣壓...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33歲戴小姐長期月經周期不規則,月經通常2至3個月才會來一次,因為工作壓力大,有時甚至還需打催經針月經才會來,去年因多次打催經針體重變胖逾10公斤,近期轉接受中醫治療,使用科學中藥葛根湯為主方,輔以補腎化痰祛瘀,以及即飲包調經方,治療4個月後,月經準時到來,皮膚變好...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起床如廁,尿如可樂!42歲的洪小姐5年多前感到走路會喘,臉色也變得較蒼白,某天雙腳背腫的跟麵龜一樣,連鞋子都塞不進,卻怎麼也檢查不出原因,進行血液科抽骨髓及流式細胞儀檢查後才確診為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確診後每1到2個月就要輸血500C.C.,輸血後手腳會突然無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