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及早檢測! 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早發現好治癒

及早檢測! 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早發現好治癒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20多歲的女學生小華,早上經常爬不起來,上課遲到已成為家常便飯。這天早上,在家人完全無法叫醒的情況下,被緊急送到醫院急診,發現是因血糖過低而導致意識昏迷。醫師警覺性地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檢查,再加上抽血檢測Chromogranin A(CgA),發現原來小華的胰臟尾端,疑似長了約2公分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所幸及早發現,經手術切除後,作息恢復正常,原本血糖過低、醒不來的毛病也大幅改善。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外科王森稔主任指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分為兩大類,包括功能性與無功能性。他表示,約有九成的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屬於無功能性,臨床症狀不明顯,經常因為腫瘤變大壓迫腸胃而造成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現象,或者是在腹部摸到硬塊時,甚至有黃疸出現時,進一步檢查才發現腫瘤的存在。
王森稔解釋,小華是屬於較少見的功能性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這類患者常有低血糖的現象,臨床表現則為嗜睡、叫不醒等狀況。」他解釋,也有其他以胃潰瘍、胃痛或腹瀉等症狀表現的功能性神經內分泌瘤患者。「但無論屬於哪種類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都可能因為症狀不明顯,或者即使有症狀,也誤以為是腸胃科問題而延誤就醫,發現時往往已進展到疾病後期。」
生物標記平台,可協助診斷追蹤病情
臨床上要證實為胰臟神經內分泌瘤,需經由病理切片染色,但可藉由抽血檢驗生物標記CgA做為初步檢驗,王森稔說,初步檢測的準確度約達七成以上。根據腫瘤分化情形,一般分成G1到G3,各種情形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位置合適且較小的腫瘤,可採取腹腔鏡手術或者是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手術切除,若可完整切除,患者有機會痊癒。
只是,大多數患者在出現症狀確診時,往往已是中後期,甚至出現肝臟轉移,而無法手術切除,「這時則需考慮非手術治療方式。臨床上使用長效型體抑素或標靶藥物治療,來紓緩功能性症狀、延緩腫瘤惡化的時間。」王森稔表示,長效型體抑素適用於無法手術切除,臨床上有包括腹瀉、血糖過低、心悸、臉潮紅等症狀困擾的患者,能有效緩解症狀,延長存活期。
他提醒,由於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又屬於生長緩慢的腫瘤之一,被發現時經常已經有肝轉移的現象。因此建議民眾若遇到久治不癒的腹瀉、臉潮紅、心悸等症狀時,儘早找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測,以確定是否有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可能性。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757

相關推薦

    導讀 “貝娜在傍晚離開我們,我們卻又陪伴她迎接黎明。貝娜,你看見了嗎?”昨天淩晨,溫籍臨床醫學博士、著名眼科醫生姚曉明做完姚貝娜捐獻的角膜移植手術之後,在微信朋友圈發出了這樣一段文字。 前天,歌手姚貝娜去世後,姚曉明為她做了眼角膜摘除手術,又連夜...

閱讀詳情 »

結直腸癌發病率在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中排名第三,並呈逐步上升的趨勢。據《醫藥日報》報導,來自美國頂尖癌症研究中心丹納-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以通過加強機體的免疫系統,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維生素D也被稱為「陽光維生素...

閱讀詳情 »

我們常說,雙手是萬能的。的確,我們做絕大部分的事情都需要雙手,日常生活中各項瑣碎的事情也都少不了手。人的雙手佈滿著豐富的末梢神經和血管,它的敏感性超過了大多數的人體器官。因此,當人體有某些病理性變化,雙手也能顯現出徵兆來。 當你的手出現這三種信號時,要小心可能是預示某種疾病的前兆。 中青年手抖 甲...

閱讀詳情 »

最後擠出來的是什麼東西啦! 答案就是表皮囊腫表皮囊腫是一種良性皮膚附屬器腫瘤,又名角質囊腫,系毛囊漏斗部的囊腫,囊腔的上皮與毛囊漏斗部上皮相似,囊壁由內向外依次為顆粒層、棘層和基底層所組成,囊內含有角化細胞和鱗屑。囊腫就是長在體內某一臟器、囊狀的良性包塊,其內容物的性質是液態的。囊腫的症狀及分類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