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整理編輯/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冬天時,難免會有皮膚乾癢、過敏的問題,看了醫生後,多半會拿到口服藥物與治療用的藥膏;或是肌肉疼痛、拉傷時,也會一次拿到兩種類型藥物,你是否曾經想過,哪一種的效果會比較好呢?

 

劑型依狀況調整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新光醫院藥劑部主任王春玉說明,若以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Diclofenac)為例,即可分為:糖漿、錠劑、栓劑、針劑、凝膠、貼片、噴劑等不同類型,劑型的選擇也會針對病人的狀況而有所不同。如有胃潰瘍問題、肝腎功能不佳、年長者、孕期與哺乳中的婦女、吞嚥困難者,不適合口服劑型;皮膚發炎、敏感者,則不適合外用劑型。

外用藥的作用在於局部的療效,較少全身吸收,相對之下,對腸胃的副作用不大;反之,外用藥膏對皮膚過敏的副作用,也會比口服藥來得高。

另外,根據實證醫學資料庫的資料中指出,針對骨關節炎的慢性疼痛,比較外用貼片與口服劑型來看,結果顯示兩者的效果相當,而在急性疼痛方面,目前則尚未有研究,外用凝膠則缺少了口服劑型療效的比較說明。

 

皮膚方面:看病徵而定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王春玉藥師表示,皮膚過敏方面的治療,如果是藥物造成的皮疹,通常會選擇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來治療,嚴重藥物過敏者,則以注射抗組織胺藥物或類固醇為主,輕微且局部的藥物過敏,另以外用藥膏來緩解患部。

若是皮膚本身的疾病,據研究顯示,患有常見發炎性的皮膚病患,使用外用的類固醇比口服類固醇藥物更能夠在皮膚表層達到有效的治療濃度。王春玉補充,另有研究發現,使用口服藥物較有效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為使用外用類固醇的順從性不佳。但外用藥經皮膚的吸收,因表皮的完整性與藥物不同劑型等原因而有所差異,如新生兒、嬰兒的皮膚吸收程度,就會比一般成人來的多。

 

【延伸閱讀】

你買對了嗎?吃心安,還是吃健康

保健品和藥,可以一起服用嗎?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呂怡潔 / 台北報導 民眾對3C產品依附性高,長時間過度用眼,導致老花眼提早報到。眼科醫師表示以前國人平均40歲才有老花,現在下修至35歲;驗光師也說,除了要選擇專業醫學驗光與科學配鏡,搭配「大學i精準智能驗配術」,可降低傳統人工驗配失誤率。新型的老花多焦眼鏡可依民眾需求客製化...

閱讀詳情 »

韓國當局今日表示再有兩名確診者感染武漢肺炎變種病毒株,兩人皆自英國入境,其中一名80歲男子在隔離期間心臟停止跳動,送醫後不治,境內感染變種病毒人數上升至5人。根據中央社引捨韓聯社報導,政府證實今日再添2起感染變種病毒案例,分別為日前心臟停止跳動後送醫不治的80多歲男性及正在隔離中的20多歲女性。這名...

閱讀詳情 »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截至今天中午12時,全球共計8196萬8448人染疫。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衛健委首次披露已有27例確診病例,接著爆發全球大流行,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年1月20日開設,全力防堵疫情。行政院長蘇貞昌下午到疾管署參加「守...

閱讀詳情 »

長榮航空紐西蘭籍機師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還傳染給廣明子公司員工,桃園市衛生局當時指出,紐籍機師於衛生單位疫調時,未詳實告知接觸史及活動史,防礙防疫措施介入時機,依法加重處分新台幣30萬元。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長王文彥今日表示,紐籍機師遭裁罰30萬元罰鍰已於29日繳清。武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