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整理編輯/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冬天時,難免會有皮膚乾癢、過敏的問題,看了醫生後,多半會拿到口服藥物與治療用的藥膏;或是肌肉疼痛、拉傷時,也會一次拿到兩種類型藥物,你是否曾經想過,哪一種的效果會比較好呢?

 

劑型依狀況調整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新光醫院藥劑部主任王春玉說明,若以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Diclofenac)為例,即可分為:糖漿、錠劑、栓劑、針劑、凝膠、貼片、噴劑等不同類型,劑型的選擇也會針對病人的狀況而有所不同。如有胃潰瘍問題、肝腎功能不佳、年長者、孕期與哺乳中的婦女、吞嚥困難者,不適合口服劑型;皮膚發炎、敏感者,則不適合外用劑型。

外用藥的作用在於局部的療效,較少全身吸收,相對之下,對腸胃的副作用不大;反之,外用藥膏對皮膚過敏的副作用,也會比口服藥來得高。

另外,根據實證醫學資料庫的資料中指出,針對骨關節炎的慢性疼痛,比較外用貼片與口服劑型來看,結果顯示兩者的效果相當,而在急性疼痛方面,目前則尚未有研究,外用凝膠則缺少了口服劑型療效的比較說明。

 

皮膚方面:看病徵而定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王春玉藥師表示,皮膚過敏方面的治療,如果是藥物造成的皮疹,通常會選擇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來治療,嚴重藥物過敏者,則以注射抗組織胺藥物或類固醇為主,輕微且局部的藥物過敏,另以外用藥膏來緩解患部。

若是皮膚本身的疾病,據研究顯示,患有常見發炎性的皮膚病患,使用外用的類固醇比口服類固醇藥物更能夠在皮膚表層達到有效的治療濃度。王春玉補充,另有研究發現,使用口服藥物較有效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為使用外用類固醇的順從性不佳。但外用藥經皮膚的吸收,因表皮的完整性與藥物不同劑型等原因而有所差異,如新生兒、嬰兒的皮膚吸收程度,就會比一般成人來的多。

 

【延伸閱讀】

你買對了嗎?吃心安,還是吃健康

保健品和藥,可以一起服用嗎?

相關推薦

▲黃富誠院長。(黃富誠院長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度近視疾病害慘了台灣青壯年族群的「視力」!醫界觀察發現,門診越來越多年輕患者因為視力模糊、看東西吃力而求診,檢查後才知道是白內障在作怪,甚至醫院內就有不少4、50歲的醫師也悄悄求助同僚,接受白內障手術才能返回正常看診開刀的工作。 白...

閱讀詳情 »

武漢肺炎持續延燒,加上流感盛行、口罩難買,提醒民眾除了多洗手之外,亦可自行調製稀釋漂白水消毒居家環境!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使用含氯漂白水加入100倍清水稀釋為500ppm的消毒水即可減少居家細菌、真菌、病毒的感染風險,簡單又便利,民眾不妨一試。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展,口罩、酒精難買,民眾不妨試...

閱讀詳情 »

▲衛福部長陳時中(中)為武漢返台台商安置幾乎徹夜未眠。(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首批滯留武漢的台商247人昨深夜返台,外傳第2批包機也即將在5日啟程返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召開記者會,對此,陸委會澄清,中國媒體報導一事「所述並非事實」,目前並沒有...

閱讀詳情 »

抗癌零死角,首選全方位治療 基本上,癌症屬於全身性的疾病,因此治療上聚焦於「全身」,然而大家一聽到「全身上下都要治療」,心裡不免會害怕,覺得是不是已經沒辦法治癒了? 首先,需要釐清一個重要觀念,大部分的疾病本來就無法治癒,比方說高血壓、糖尿病等。雖然如此,一般人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只要吃藥就能穩定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