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整理編輯/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冬天時,難免會有皮膚乾癢、過敏的問題,看了醫生後,多半會拿到口服藥物與治療用的藥膏;或是肌肉疼痛、拉傷時,也會一次拿到兩種類型藥物,你是否曾經想過,哪一種的效果會比較好呢?

 

劑型依狀況調整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新光醫院藥劑部主任王春玉說明,若以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Diclofenac)為例,即可分為:糖漿、錠劑、栓劑、針劑、凝膠、貼片、噴劑等不同類型,劑型的選擇也會針對病人的狀況而有所不同。如有胃潰瘍問題、肝腎功能不佳、年長者、孕期與哺乳中的婦女、吞嚥困難者,不適合口服劑型;皮膚發炎、敏感者,則不適合外用劑型。

外用藥的作用在於局部的療效,較少全身吸收,相對之下,對腸胃的副作用不大;反之,外用藥膏對皮膚過敏的副作用,也會比口服藥來得高。

另外,根據實證醫學資料庫的資料中指出,針對骨關節炎的慢性疼痛,比較外用貼片與口服劑型來看,結果顯示兩者的效果相當,而在急性疼痛方面,目前則尚未有研究,外用凝膠則缺少了口服劑型療效的比較說明。

 

皮膚方面:看病徵而定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王春玉藥師表示,皮膚過敏方面的治療,如果是藥物造成的皮疹,通常會選擇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來治療,嚴重藥物過敏者,則以注射抗組織胺藥物或類固醇為主,輕微且局部的藥物過敏,另以外用藥膏來緩解患部。

若是皮膚本身的疾病,據研究顯示,患有常見發炎性的皮膚病患,使用外用的類固醇比口服類固醇藥物更能夠在皮膚表層達到有效的治療濃度。王春玉補充,另有研究發現,使用口服藥物較有效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為使用外用類固醇的順從性不佳。但外用藥經皮膚的吸收,因表皮的完整性與藥物不同劑型等原因而有所差異,如新生兒、嬰兒的皮膚吸收程度,就會比一般成人來的多。

 

【延伸閱讀】

你買對了嗎?吃心安,還是吃健康

保健品和藥,可以一起服用嗎?

相關推薦

胰臟癌是很難察覺的癌症,發現時往往已經是第三期、第四期,加上擴散速度快,所以五年存活率不到5%,今天Mary就要來跟大家介紹胰臟癌的初期症狀有哪些~     胰臟癌早期大多不明顯也不特殊,難以察覺,腫瘤大到一定程度時,才會有症狀。   最先有食慾不振、腹脹或腹部悶痛等非...

閱讀詳情 »

食不安心!衛福部食藥署稽查大隊今年6月稽查86件市售蛋品,有12件檢出殘留動物用藥,不合格率達14%,而且樣品來源分布多個縣市;農委會防檢局則表示,不合格蛋品均非CAS蛋品,呼籲民眾選購時,認明CAS標誌比較安全。食藥署稽查,逾一成不合格 食藥稽查大隊此次針對86件蛋品檢驗99項動物用藥是否殘留或過...

閱讀詳情 »

記者蕭介雲/專題報導一般旅遊和運動旅遊有什麼最大的不同?服務於旅行業的昱瑋,以親身經歷分析說,她曾在日本石垣島從事「低空彈跳」、泛舟、登山車等陸海空3D大挑戰,開啟了挑戰自我的一扇大門,分秒都精彩難忘,但是去泰國夜店玩、逛街,卻忘的差不多了,兩者真的差別很大。昱瑋過去對於旅遊的概念,是停留在看景、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