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可攜式心室輔助器 心臟衰竭患者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對心臟衰竭患者來說,心臟移植手術是末期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在台灣由於器官捐贈嚴重不足,以致不少心臟衰竭病友,還來不及等到心臟移植就辭世了!所幸目前已有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器能植入患者體內,讓心臟衰竭治療有了新選擇;不過,由於目前尚無健保給付,有需求的患者仍得自費。

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教授王水深表示,末期心臟衰竭患者最擔心在等待器官捐贈的時候,發生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心臟移植雖然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但近5年來,全台平均每年只有85位心臟捐贈者;且有別於以往每年約30例移植成功的案例,台大醫院今年也只成功移植20例,顯見台灣器官捐贈嚴重不足,甚至有下滑情形。

當心臟衰竭患者病況持續加重時,醫師多半會建議使用葉克膜或心室輔助器等儀器來暫時輔助。然而,由於舊式的心室輔助器有很大的雜音、容易影響睡眠,加上機具較重、行動不便,因此患者必須在醫院內使用,無法返回家中,行動受到限制,且只適合短期使用。

因此,台大醫院在2011年4月,由心臟移植團隊成功進行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器植入末期心臟衰竭病患體內,不僅使用效期較以往更長,且病患還能立即出院返回家中,享受正常的生活。

今年9月26日,台大醫院更成功將此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器,植入已使用葉克膜維生系統的T先生身上,T先生開心的分享道,自己在醫院昏迷了快一個禮拜,清醒後才知道原來自己剛脫離死神魔掌,現在也已經慢慢習慣身上這台維生機器了。

王水深醫師也指出,今年全台已有7位心臟衰竭患者接受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器植入,其中台大醫院就佔了4例;目前這些患者都已順利出院、重回工作崗位、恢復以往生活,成功率100%。只是由於目前健保尚未給付,因此患者仍得自費;建議有需求的患者,可主動和主治醫師討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19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結婚10年的小苹媽咪,殷切期盼能孕育 下一代,竟在孕婦檢中第一次赫然發現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表面抗原(s抗原)陽性,e抗原陰性)。為了讓寶寶免受B肝的威脅,除了跟醫師討論是否在懷孕過程用抗病毒藥物降低肝炎病毒量之外,也決定在孩子出生24小時內及早自費給予B型肝炎免疫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49歲有30年菸癮的男子,日前因右小指壞死而截肢,確診為柏格氏症,沒想到近日又因大拇指發黑,再次赴醫院就診;門諾醫院心臟外科醫師黃振銘表示,診間也曾有名30年的老菸槍婦人,歷經2次的截肢手術後,住院期間仍忍不住跑到醫院大樓外抽菸,後來又因手指頭發黑再回到醫院報到。菸...

閱讀詳情 »

美國1名37歲黑人艾歐米寇伊‧強森(Iomikoe Johnson)目前從事模特兒行業,她最大的特徵在於臉上長有大片白斑,當時25歲的艾歐米寇伊‧強森在手臂看到白色斑點,起初以為是癌症,後來確診為白斑。接受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訪問時她坦承,那時很害怕身上有2種膚色會遭霸凌,所以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