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哪些食材可消夏季水腫?|台灣好食材

炎炎夏日,不少人感受到身體浮腫的現象,中醫師表示,這是因為節氣、飲食、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到身體代謝,建議透過食材選擇和飲食調節達到消水腫的效果。
哪些食材可消夏季水腫?|台灣好食材
冷飲、冷氣、不運動,水腫肇因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師吳佩青指出,長夏季節的特點是濕熱,中醫認為「長夏養生,重在於脾」。因為此時如果飲食不節,過量吃冷飲、猛吹冷氣、缺乏運動、過度勞累,或是身體「脾虛」的人,脾容易被「濕邪」所困,出現水液運化功能失常,就會造成「水腫」的症狀,並伴隨著身體疲倦、食欲不振、心煩難眠、大便稀軟等。

減納,吃發汗利尿食材
由於水腫屬於中醫「脾腎兩虛」的範疇,因此有所謂「腰以上腫發汗,腰以下腫利小便」的原則。容易水腫的人,夏季飲食宜清淡,應避免鈉鹽含量高的醬料,如辣椒醬、沙茶醬、豆瓣醬、甜麵醬、番茄醬等。

吳佩青說,夏季預防水腫的自我保健之道,除了要顧護脾陽,避免過量吃冰、吹冷氣外,應配合適量運動,保持適當流汗,有助於排出身體的濕氣。她也建議食用調味清淡、清暑利濕或是利水健脾的食材,來幫助身體消除水腫,包括:薏苡仁、芡實、紅豆、綠豆、冬瓜、西瓜、山藥、茯苓、白朮、佩蘭、藿香、白扁豆、蓮子、白豆蔻等

她強調,上述清暑利濕的食材,可以幫助身體排除夏季濕熱之邪,也有利小便、消水腫的功效;另外,食用健脾的食材,也可改善脾胃的「化濕」功能,消暑兼消水腫。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68歲女性,原罹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尿毒症等病史,平時有胰島素注射控制血糖,某次在打完胰島素後就去洗澡,竟發生意識昏迷,家人趕緊帶其就醫,醫師發現,患者不但全身盜汗,也出現明顯的缺血性變化,進一步檢查,竟確診為低血糖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糖尿病是埋下誘發冠心症、心肌...

閱讀詳情 »

人體12條經脈中有6條通過足部,腳上的穴位占全身穴位的1/3之多,很多臟腑功能的變化都會反應在足部。俗話說“樹老根先枯,人老腳先衰”,腳為人體的精氣之源,只有雙腿健康,經絡傳導才暢通,氣血才能順利送往各個器官。因此,說它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一點不為過...

閱讀詳情 »

妊娠紋是許多懷孕過的媽媽都有的困擾,雖然不是什麼疾病,但是會造成皮膚的不美觀,到底為什麼會有妊娠紋呢?     懷孕期間,皮膚需要支撐長大的胎兒,因而皮膚組織被拉長造成妊娠紋。 懷孕到第四、第五個月時,腹部、大腿、乳房就會開始長出妊娠紋。 產後可能消失,若沒消失會在產後3~6個月...

閱讀詳情 »

  地中海型貧血,在台灣並不算是罕見疾病,大多數患病的朋友們,身體沒有什麼特別的異狀,甚至有些人到長大體檢才知道有地中海型貧血,為什麼呢?到底地中海型貧血是怎樣的疾病呢?     地中海型貧血是一種遺傳性的血液疾病,台灣約有6%的人帶有基因。 輕微的地中海貧血,會偶爾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