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基礎高爾夫揮桿重點

有許多的球友都認為是用手、手腕、手臂來控制球桿面的,其實手、手腕和手臂都是由身體來控制掌握的。
若是把身體想像成引擎,那所有的動能都是由引擎產生的;由身體經由手臂和雙手傳至球桿,球就能打得穩定,是因為身體的帶動而讓揮桿更有力道。僅利用手和手臂就想要達到更強大的揮桿力量其實是一大誤解,但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我們用手部握桿,和球桿最直接的接觸就是手,所以理所當然的想利用手和手臂來擊球;在達到某種程度時,必須了解手、手腕、手臂的動作和身體的關係。用身體的主要大肌肉來主導其它的小肌肉,這樣用大肌肉來揮桿才有利球技的穩定。李德貝特曾說「是狗搖尾巴,不是尾巴搖狗」。

若是想像球桿頭長在肚臍上,當身體轉動時自然而然地桿面會關閉,所以根本無需使用到很多手、手腕、手臂的動作,一個好的職業選手能夠打得穩定,重點是他們在揮桿時,主力並不是在手、手腕和手臂,而是在身體良好的旋轉。

如何使手、手腕、手臂與身體同步旋轉呢?
可以在揮桿時,在雙臂中夾一顆海灘球,利用中短鐵桿以半揮桿的動作練習
這樣能夠使身體和手部的動作一致且也能較容易將球送至方向;而利用這樣的方法亦能練習到重心的移轉,身體在揮桿時後轉向右,隨著擊球時轉動至左邊。雖然說手部在擊球時有用使用到,但是主導手部的仍是身體,所以我們需專注於身體和手部的一致性的旋轉。

相關推薦

你絕對看不出上面那個男子曾在去年被檢查出罹患肺癌,還因此切除了一半的肺。 他是阿根廷帆船老將聖地亞哥.蘭格 (Santiago Lange),現年54歲了,去年不但憑著驚人的意志力戰勝癌症,還在今年的里約奧運中拿到了他人生中第一面奧運金牌,在帆船的混合Nacra 17型賽事中他與搭擋與搭檔塞西莉亞...

閱讀詳情 »

大家是不是最近都緊抓著遙控器看里約奧運呢? 精采的比賽總是讓人心情沸騰!每個努力表現的選手們都讓人敬佩,也看到她們許多感人的時刻。 網路平台popsugar整理了5位美國奧運競技體操選手小時候的影片,你會發現,這些選手能登上奧運比賽真的是從小花了很多時間練習! 那個年紀的我們,可能才剛學好騎腳踏車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