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夏天防曬沒做好 小心「光老化」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夏天享受陽光同時,小心沒做好防曬,陽光在肌膚留下難以去除的「吻痕」!皮膚科醫師指出,陽光中的UVA是皮膚出現斑點、細紋等光老化的元兇,曾有一名69歲運將,經過28年工作後,長期暴露在窗邊的左半臉和右邊有近乎10歲以上的差異,兇手就是陽光造成的「光老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醫師邵湘德指出,過度暴露在陽光下可能帶來的傷害,包括曬斑、皺紋、不同程度的曬傷,嚴重者恐患皮膚癌。陽光中主要造成皮膚傷害的紫外線為UVA和UVB,UVB會引起曬紅、曬傷,隨季節、天候及早晚強度有所不同;UVA則穿透到更深層,造成光老化,也讓皮膚變黑及斑點明顯,而兩者都和皮膚癌息息相關。

防曬很重要,但防曬用品怎麼選購、使用,卻有許多民眾誤解。邵湘德說明,防曬乳的標示分為SPF和UVA(日系產品以PA標示);SPF代表對UVB的防護,由數字標示,國內規範上限為50;UVA代表對UVA的防護,通常顯示為星級(1-4顆代表由低至高防禦程度),若以PA標示,PA+可延長2-4倍曬黑時間、PA++4-8倍、最多標示到PA+++。

邵湘德建議,一般輕度活動的上班族,可選購SPF30、UVA☆☆以上的防曬產品,在出門前15分鐘塗抹足量在臉和陽光容易曝曬的地方,如手背和後頸;一般成人有效塗抹量為2mg/cm²,換算乳劑倒在手上約為十元硬幣大小,霜劑則為一個食指指節長度。在沒有大量流汗的情況下,3-4小時補擦一次,若有化妝習慣,可選擇具防曬係數的粉餅來補強。

喜好水上、戶外活動的族群,應選SPF30、UVA☆☆☆以上,且標有Water-resistant/Very

Water-resistant的防曬產品,約兩小時補擦一次;若游泳或大量流汗,建議在日光曝曬30分鐘後再補擦。

邵湘德提醒,嬰幼兒皮膚細嫩,對紫外線特別敏感,應盡量避免曝曬,6個月以下寶寶應用衣物阻隔陽光,6個月以上可選擇合適的兒童防曬產品,配合防曬衣物;為避免過敏,盡量挑選惰性成分的純物理性防曬。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59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你也是頭痛一族嗎?研究報告指出,頭痛是現代上班族常見的困擾,卻也是長期被忽視的疾病,許多人只要一頭痛就擔心是不是患了腦瘤?長安醫院神經內科&神經整合治療中心主任林邵臻表示,頭痛的定義很廣泛,有些人一頭痛會突然單邊沒力氣,有人頭痛會先頭暈,這些都算是頭痛,只是伴隨不同症狀。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34歲的楊先生平時就愛喝手搖飲料及吃海鮮料理,日前和友人聚餐時更狂吃20隻蝦,沒想到吃飽準備離開時,突然感到雙腳一陣劇痛且無法站立,只得原地苦坐,直到店家打烊才勉強忍痛離開,隔天連忙到急診檢查,確診為痛風,經藥物治療並調整飲食4個月後,尿酸值總算恢復正常標準,讓他大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國健署發布2017年10大癌症,大腸癌連續12年佔據第1位,總共有16,408人新確診,相對前1年增加1,034人,但標準化死亡率略減;區分性別統計,男性癌症第1名同樣是大腸癌,但女性癌症第1位是乳癌,第2位才是大腸癌。國健署強調,大腸癌與乳癌發生率增加應該與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表示,因應國際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傳播趨勢,將持續推動醫療應變整備策略,完善醫療照護體系,確保若有疫情爆發時,有充足的醫療量能應變,守護我國人民健康。強化醫療照護體系 三大目標已達成一、減緩散播速度:避免短時間內感染個案暴增,衝擊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