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轉移乳癌治療新法 免疫細胞療法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國際巨星安潔莉娜裘莉進行預防性切乳手術,引起熱烈討論。台灣免疫細胞應用協會理事長潘俊佑指出,乳腺癌末期的患者接受免疫細胞療法,癌細胞明顯減少,病情獲得控制,為乳癌患者帶來更多治療的選擇。

目前乳癌篩檢及預防方式以自我定期檢查乳房,以及每年到醫院進行超音波或乳房X光攝影診斷為主,可以幫助女性提早發現,並提早治療,進而獲得高治癒力的效果。

假使不幸罹患乳癌,治療也將不再限於外科手術,化療或放射治療,最新研究發現,免疫細胞治療可望為乳癌治療帶來一線曙光。

一名47歲女性乳癌患者在2004年11月確診為左乳腺癌,進行乳房全摘手術。隔年被診斷出有卵巢癌轉移,又進行全子宮(卵巢)摘除手術,並加入化療藥物治療。

潘俊佑指出,該名患者腹膜、小腸都出現轉移,必須持續使用化療。2012年3月開始接受免疫細胞治療,前後共四次,副作用相當低,且食慾逐漸恢復,電腦斷層檢查,腫瘤轉移症狀已獲控制。

台灣免疫細胞應用協會指出,目前主要癌症治療中,各有優缺點,免疫細胞療法則是最新的治療趨勢,優點在於可進行全身性癌細胞攻擊之外,且副作用低。

外界對於免疫細胞療法瞭解不多,台灣免疫細胞應用協會理事長潘俊佑解釋,免疫細胞療法並沒有侷限於哪種類別的乳癌,也不限定於哪個期數的乳癌,任何年齡層皆可使用,只要還有健康的免疫細胞即可進行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599

相關推薦

人類世界多次受病毒侵襲,經驗和歷史告訴我們,預防病毒散波其實有方法可循。該如何做好自身防疫,節省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消耗?   編按: 寫在新冠病毒之後,台灣第一本病毒解析專書。臺灣病毒學權威專家徐明達教授將研究病毒數十年的經驗,精煉為淺顯生動的語言,從SARS到COVID-19,解析後疫情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COVID-19仍在全球肆虐,遠距醫療應用於防疫層面,解決居家隔離、檢疫民眾的醫療需求。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受疫情影響患者一旦有就醫需求,可先聯繫當地衛生局由指定醫院的醫師進行聯繫,採用視訊方式診療,再由家人拿著健保卡,前往醫療院所刷卡領藥,看似鬆綁的遠距醫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許多女性都以為更年期等於停經,常常以月經有無作為更年期的判斷準則,而忽略更年期的可能,誤判為其他疾病,所以始終找不出身體煩躁、睡不好、頭暈的起因。知名中醫師彭溫雅提醒,簡易判斷方式,首先判斷年紀,因為進入更年期年齡約45~55歲,其次不舒服的症狀持續多久,如果有煩躁、睡...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寶寶在夜裡發燒、哭鬧不休,該在第1時間就餵食退燒藥嗎?可以一邊服用退燒藥,一邊使用塞劑嗎?這是每個家長都曾有過的照護疑問。兒科醫師表示,只要依照使用規定,其實退燒藥物相當安全,但不可重複給藥,以免引發藥物中毒或副作用。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過敏感染科約聘主治醫師、親子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