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外科手術後 罕見周邊神經病變罹患率上升?

外科手術後 罕見周邊神經病變罹患率上升?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剛動過外科手術的患者,較容易罹患罕見周邊神經病變「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特別是因癌症、自體免疫疾病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更容易產生這種情況。

格林-巴利症候群 屬於罕見疾病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研究團隊分析20年數據資料,因而得到上述結論。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神經學:臨床實踐〉醫學期刊(Neurology:Clinical Practice)。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料顯示,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疾病,大約每10萬人,才有一人得病。格林-巴利症候群症狀包括肌肉會逐漸無力,有時還會引起全身麻痺,當影響到呼吸,便可能致命。

許多因素 都與格林-巴利症候群有關
多數人認為,這種疾病是免疫系統造成,而任何人都可能產生這種疾病,不過過去研究顯示,格林-巴利症候群與呼吸道、消化道病毒感染與一些疫苗有關。茲卡病毒與格林-巴利症候群也有關聯性。

研究團隊觀察1995年到2014年間接受外科手術後兩個月內的格林-巴利症候群發生率,這段時間共有208人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平均年齡55歲,其中有31人患病前剛接受外科手術,手術與發病時間平均間隔19天。

癌症患者手術後 罹病風險增加約7倍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發現,這31名患者中,61%是癌症患者,還有29%的人有自體免疫疾病。研究顯示,癌症患者接受手術治療6個月內,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風險增加約7倍,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動手術後,罹病風險則增加約5倍。

研究作者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神經科副教授莎拉‧霍克分析,有些人體質較為敏感,接受手術後,可能是手術本身或麻醉帶來的壓力,引發身體免疫反應,進而導致格林-巴利症候群。霍克提醒,在五萬台手術中,只發現31名患者後來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這種狀況還是算很罕見。患者若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千萬不要因為這篇研究而逃避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2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公布108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已連續38年蟬聯首位,其中口腔癌的平均死亡年齡僅54歲,較其他癌症提早了10年以上,屬年輕型癌症,且發病到死亡的時間較短,而香菸與檳榔就是口腔癌的最大兇手! 中醫師莊振杉表示,口腔癌是發生於唇部、頰黏膜、牙齦、舌部、口底、顎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桃園市長安里登革熱群聚事件持續擴大,27日衛福部疾管署晚間公布,國內新增7例登革熱群聚事件,當中1例日前桃園市衛生局已公布,另外6例是擴大篩檢中發現,目前國內累計本土登革熱已確診9例,都在桃園市。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新增7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分別為4男3女,年齡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好長相=就職入場門票?隨著畢業季甫告一段落,緊接著就是馬不停蹄的求職旺季。據人力銀行調查,近四成企業看照片給予面試機會。許多人便趁著暑期到職前的空窗期、同時也是邁入另一個人生階段之際「改頭換面」,希望在這「以貌取人」的年代,透過打造增加好感度的五官,建立自信的發軔之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心律不整治療新選擇,冷凍消融導管安全更升級!「房室結迴旋性的心搏過速 」(AVNRT)患者,發作時心跳會飆快,標準治療是心導管電燒,然而有1%誤傷正常心臟傳導電路的風險。彰基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廖英傑對此表示,最新單點冷凍消融導管,以冷凍消融異常心臟電路,不傷害週邊組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