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天用熱水泡腳,是養生?還是慢性自殺!看完嚇壞了!

天天用熱水泡腳,是養生?還是慢性自殺!看完嚇壞了!
身體這樣時千萬不能泡腳

1、太飽太餓時都不宜泡腳

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2、嬰幼兒沒必要泡腳

小孩是「純陽之體」,本身就容易發熱,愛上火。如果再用較熱的水泡腳、發汗,會熱上加熱。特別是嬰幼兒,對溫度的感覺和大人不一樣,大人覺得水溫稍熱,對孩子來說已經是很燙了。但他們又不太會表達,所以很容易燙傷柔嫩的皮膚。從這個角度說,也不建議用熱水泡腳。每天用溫水把小腳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後,可以輕輕捏捏腳,達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3、糖尿病人要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4、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易泡腳。

 

5、老人泡腳不要泡太久

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6、特殊人群泡腳時間長致暈厥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後,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養生:熱水泡腳賽吃人參

 

民間有個說法:熱水泡腳,賽吃人參,富人吃補藥,窮人就泡腳。這話是有科學道理的。

 

最佳泡腳時間段是晚上9點。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同時,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腎臟,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鬆和充分的調節,達到最好的養腎效果,而且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

 

天冷了,還可以抽空做做暖腳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防止凍傷。一起動起來吧。

 

1取坐姿,兩腿向前伸直,雙手放在臀部兩側的地面上,自然呼吸。兩臂伸直,上身向後傾。兩腳保持伸直狀態,將十個腳趾向前和向後扭動,重複練習10次。

 

2兩臂伸直,上身向後傾。以踝關節為支點,儘量向前、後方向扭動兩腳,至少練習10次。

 

3將兩腳同時旋轉;首先是兩腳沿順時針方向;然後是兩腳沿逆時針方向;接著是左腳沿順時針方向、右腳沿逆時針方向;最後是右腳沿順時針、左腳沿逆時針方向。每種各做10次。

文章轉載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c3NTQ2MA==&mid=401856145&idx=1&sn=8bcad9d9a930288deb3f59e862cb07be&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研究已經證實,「親子共讀」有助於促進孩童腦部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且從產前到孩子出生,隨時隨地都是親子共讀的好時機,但不少爸媽仍對親力共讀該怎麼做?一知半解,國健署今(28)日就發表其製作專業易懂的親子共讀分齡影片,要讓爸媽輕鬆上手。 不僅可促進親子互動與親密...

閱讀詳情 »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升溫,台灣還沒疫苗可打,就被中國逮到機會,透過國台辦喊話稱「台灣不進口中國疫苗是政治障礙」,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不僅稱衛福部長陳時中是「這位先生」,還說他辯解核酸檢測費一事「無知」。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今天在臉書發文力挺陳時中,文中還說「這位先生帶領著我們作戰,就算拖...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冷到尿不出來,熟男可要當心害慘腎臟健康!門診就有一名60歲男子,平時生活作息正常,身體也相當健康,但卻反覆出現排尿障礙、尿不乾淨、尿道發炎等症狀,這一陣子天氣寒冷,症狀竟然加劇,無法排尿,更高燒不停,家屬嚇得趕緊送往醫院,檢查發現已經導致腎臟衰竭。 嘉義大林慈濟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過年討吉利,圍爐的餐桌上總少不了要有一盤象徵著延年益壽的「長年菜」,但要吃這一口「長年菜」卻非人人適合!藥師就提醒,若長期有心血管疾病,且正在服用抗凝血劑香豆素(Warfarin)的民眾,不但大魚大肉要適量管控,就算是吃蔬菜也要十分小心,否則可能抵銷抗凝血劑效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