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失智症日落症候群 患者易有混亂行為

失智症日落症候群 患者易有混亂行為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失智症日落症候群患者,通常會在傍晚或夜晚來臨時,出現躁動、踱步、攻擊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幻覺等意識上的混亂行為,尤其是阿爾茲海默症的失智症長者,或是急、慢性意識混亂等長者最常出現;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老人次專科團隊護理師陳靖文指出,失智症日落症候群是指一群行為的總稱,有時病症會隨季節變換,發生機率也會不同。

環境突然改變 容易使患者誘發疾病

除了失智症因素導致外,包括照顧者的行為、環境改變、視力及聽力出現障礙者,這時再加上昏暗光線讓患者無法辨識周遭環境,都可能促使病症發生;陳靖文護理師表示,像累積一天壓力的長者若沒有好好舒緩,也可能在傍晚或夜間出現躁動行為,另外,包括用藥或疾病導致影響睡眠、電解質不平衡、疼痛、便秘等因素都可能是病發原因。

評估長輩睡眠品質 減少病症發作

陳靖文護理師進一步說明,在照護上,應針對長輩睡眠做評估,包括視覺、聽覺、認知狀況、藥物使用等情況都是評估重點,且傍晚或夜間時段,應特別加強室內照明,也可點夜燈,減少長輩夜晚醒來時對環境感到陌生,白天時,可多安排適度活動,讓長輩多消耗體力,晚上則可藉由播放音樂、身體按摩等方式,幫助長輩一夜好眠。

多點關心和陪伴 幫助長者遠離失智

另外,藥物使用上可和醫師討論劑量或種類,像睡前就應避免使用利尿劑,以免干擾睡眠,平時可多陪伴長者,避免爭執,至於飲食,包括咖啡、巧克力或茶等刺激性飲料都應減少攝取;陳靖文護理師提醒,照顧失智長者對一個家庭而言是漫長且辛苦的路程,因此更需要家人彼此關心和協助,必要時也可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一方面降低照顧者負擔,也能提高失智長者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5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隨著台灣社會少子化、不婚、不生的趨勢,養寵物的人愈來愈多,不少人更將家中的毛小孩視為朋友、家人,陪伴彼此的生活。但根據一項研究指出,照顧長期重病或臨終的寵物時,竟可能引發飼養者的憂鬱及焦慮情緒!長期照護重病寵物  易致社會心理功能品質低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

閱讀詳情 »

撰文/羽穗、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吃點蛋糕甜食,或是喝一杯甜蜜的飲料,心頭立刻暖暖的,不開心的情緒,立即煙消雲散,糖永遠都有這樣的魔力。不過,精緻甜食的高熱量、高糖份,是挑戰健康的一大殺手,但如果真的很喜歡,戒不掉糖的美味,是否有比較養生且健康的吃法呢?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經年累月脹氣、胃痛,吞胃藥都無用,小心是胃幽門桿菌感染!醫師提醒,胃幽門桿菌感染恐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長年有腸胃道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日常生活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生食、共食。糞口傳染為途徑 家人易互相傳染消化內科醫師張振榕指出,胃幽門桿菌主要經由糞口傳染,若是吃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少油少肉也會得糖尿病? 一名56歲的陳姓婦人,身材微胖,有高血壓病史,無糖尿病家族史,平時重視養生,三餐自己煮且飲食清淡。健康檢查卻發現糖化血色素7.0,空腹血糖126,被診斷為糖尿病。吃好又吃巧  低醣選材吃得更健康  台南市立醫院醫師王威傑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