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女人看過來!讓你易得婦科病5種習慣

讓你易得婦科病5種小習慣


日常生活中,小小的生活習慣卻能給人帶來很大的生活不便,而如今的婦科病,很多都是來源於他們,你要小心了!

女人看過來!讓你易得婦科病5種習慣

 

護墊棉條埋下婦科隱患

許多女性都以為,使用護墊可避免陰部和內褲的直接接觸,有助於保持陰部環境清潔。這種想法是很錯誤的,因為長期使用護墊,容易使陰部透氣不良而致感染。此外,使用看似方便的內置棉條也容易增加患婦科疾病的風險,尤其是長時間不更換棉條更容易導致陰道炎症以及其他婦科疾病。 

處方:

最好只在月經將淨或月經將至的短期內使用護墊。盡量不使用棉條,使用時要及時更換,睡前務必要更換新棉條。
 

長期加班的女性易患婦科腫瘤

都市女性經常加夜班,如果長期過著“黑白顛倒”的生活,會使機體生命節律發生紊亂,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雌激素、孕激素不平衡,進而可能導致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的發生。 

處方:

重新設定24小時。長期上夜班的人,只要保持常年白天睡覺習慣,並且達到7小時睡眠要求,也可以形成自己的正常生活規律。並註意飲食健康,多吃一些有利於消化的食物,如綠色蔬菜、新鮮水果,還可適當補充維生素A。保障睡眠也很重要,在白天補覺的時候,盡量創造安靜、黑暗的環境,如果有不適應或者失眠的情況,應該及早治療。

婦科病新源頭洗衣機
洗衣機清洗其實是將某些菌種傳染給了下一筒衣服的過程,一些菌種即使通過晾曬也不一定消滅得了,尤其是貼身的內衣褲。
目前的全自動洗衣機因殘留水不容易排放乾淨、脫水槽與洗滌槽之間間隙很小等原因,比傳統的雙缸式洗衣機更容易引起黴菌的滋生。
另外,使用洗衣機洗滌時,通常使用加酶洗衣粉,如果漂洗得不干淨、不徹底,殘留於乳罩上的加酶洗衣粉就會對乳房表面的上皮細胞侵蝕而發生病理性變化,從而引髮乳腺炎。 

處方: 

洗內衣褲最好用手工搓洗,選用肥皂,不要用加酶洗衣粉。尤其是孕婦、哺乳期婦女,更應注意。此外,養成科學的洗衣習慣在避免洗衣機二次污染中非常有用。首先,應該將洗衣機擺放在通風、 ​​明亮的地方;其次,內衣褲與外套分開洗滌,以降低衣服的交叉污染。最後,洗完衣服後應該打開洗衣機蓋子通風一段時間,讓裡面保持乾燥狀態,以促進殘留水分的揮發,抑制微生物的生長,而且衣服應該立刻拿出在外面晾曬,不要悶在裡面。

使用爽身粉誘發卵巢癌

在炎熱的夏秋季,很多婦女喜歡在洗浴後在外陰部、大腿內側、下腹部、腋窩等處撒上爽身粉。《健康報》有報導稱爽身粉誘發卵巢癌,是因為痱子粉的主要原料是滑石粉,而滑石粉是由氧化鎂、氧化矽、矽酸鎂以“結合”形式組成的無機化合物。其中矽酸鎂就是石棉,它是一種容易誘發癌症的物質。

處方: 

盡量避免使用爽身粉。

清洗液洗出婦科疾病
時下,超市裡琳瑯滿目的清潔液讓不少女性認為使用洗液是一種良好的衛生習慣。有60%至70%的患者因長期使用清洗液而患上陰炎。 目前公認的陰道正常菌群中最重要的成員是乳酸桿菌,其功能主要是保護陰道不受外來菌的侵襲,是陰道的“健康衛士”,所以醫學上常以陰道分泌物中乳酸桿菌的數量來確定陰道的清潔度及判斷陰道自潔功能的好壞。

有調查顯示,如果經常使用陰道清洗液沖洗陰道,乳酸桿菌就會更少。美國學者觀察848位已婚婦女發現,用陰道沖洗液沖洗陰道的婦女,每週沖洗一次或一次以上者,可明顯增加盆腔感染的機會,中度增加宮外孕的危險,沖洗越頻繁,盆腔感染的危險性就越大。

處方:
由於陰道正常菌群具有“自潔功能”,一般情況下,無需用清洗液沖洗陰道。患有各種疾病的患者出於治療目的,在醫生指導下選用治療沖洗劑是必要的,但絕不能長期使用

 

相關推薦

1名已停經的50歲婦女,平時不沾染菸酒檳榔,前2周發現口腔黏膜變得較敏感且粗糙,照鏡子發現兩頰口腔黏膜出現白色網狀條紋,就醫後經臨床診斷及切開性切片檢查,確診為口腔扁平苔蘚,透過口內膏局部塗抹治療,目前症狀已獲得緩解,僅需定期每3個月至門診追蹤。 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邱聖富說明,...

閱讀詳情 »

56歲的鈺琪姐個性開朗,2年前夏天參加1場活動時,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有些發燒便返家休息,本以為是中暑,沒想到晚上卻發燒至39.5℃,到醫院掛急診被診斷為肺炎,住院接受進一步檢查後,竟發現右側肺部長了1顆約6.5公分的腫瘤,確診為晚期肺癌。 患者聽從醫師建議和安排治療,不料卻在今年3月肺癌復發,且...

閱讀詳情 »

如果你是個幾乎不做家事的人,可能要改變一下習慣了。最近1項研究表示,每天做1小時的家事,長期累積之下,可以延緩大腦衰退的速度,研究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Network Open)。 研究團隊追蹤了2,354名美國中年人,至少3天以上的活動數據及腦部掃描數據並加以計算,發現過了60歲以...

閱讀詳情 »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高齡長者每天平均大概要吃7.3顆藥,但許多藥丸外型相似,曾有長者誤將外觀同樣白色、圓圓的攝護腺藥,當成腸胃藥食用。陽明大學醫學系副教授、臺北榮民總醫院家醫科醫師陳育群發明1款手機藥物影像辨識系統「AIGIA愛家小藥師」,居家醫師只要用手機照相,即可自動辨別藥物種類。 根據調查,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