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3大用藥問題 交給藥物影像辨識系統解決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高齡長者每天平均大概要吃7.3顆藥,但許多藥丸外型相似,曾有長者誤將外觀同樣白色、圓圓的攝護腺藥,當成腸胃藥食用。陽明大學醫學系副教授、臺北榮民總醫院家醫科醫師陳育群發明1款手機藥物影像辨識系統「AIGIA愛家小藥師」,居家醫師只要用手機照相,即可自動辨別藥物種類。

  根據調查,台灣65歲以上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高齡長者約有50萬人,大多患有多重慢性疾病,常常需要把多種藥物拆開放入藥盒方便服用,但藥丸尺寸既小顏色又都類似,並且藥名容易混淆,高達一半以上長者有用藥錯誤問題而不自知。

  陳育群表示,台灣健保給付藥物將近18,025多種,有時候就連醫師、藥師自己也無法從外觀直接分辨,加上病患家屬多處就醫,有醫院開的、診所開的,可能還有自己存放的,都造成嚴重用藥問題,讓治療大打折扣。陳育群觀察發現,目前台灣病患用藥有3大問題:

(一)病患喜歡把藥物全部拆開放在同個盒子裡,連包裝都沒了,該怎麼吃都不知道。

(二)台灣健保藥物超過1萬6千多種,病患家中存放大量藥物,難以辨別到底是什麼藥?

(三)即使知道是什麼藥,但外籍照顧者卻看不懂中文,如何衛教溝通正確使用方式?

  陳育群花了3年時間研發手機藥物影像辨識系統,自行開發手機AIGIA愛家小藥師APP,配合藥物拍攝裝置MedBox,只要直接用手機照相鏡頭拍照,就可以透過雲端運算針對藥物外觀進行智慧比對,迅速判斷到底是哪一種藥,顯示藥物成分、適應症、用法、特徵、特殊警語等訊息。為了方便台灣越來越多外籍居家照護者,系統也內建多語環境,能顯示英語、印尼語、越南語及馬來語。

  陳育群表示,目前雲端資料庫已經內建18025種健保藥物資訊、8000多張藥物影像,可正確辨認400種居家醫療常用藥物,且也於去年獲得台灣專利。目前在台北榮民總醫院測試結果,讓居家醫師與護理師們僅僅藉由外觀即可準確辨認90%居家用藥,正確率高達95%。

  陳育群說明,吃錯藥不僅增加副作用,藥物交互作用更可能導致不必要急診住院等更多問題,透過手機智慧居家醫療,AIGIA愛家小藥師希望讓每個走進病患家中的居家醫師能夠更快、更準、更好地藥物辨識,確保病患正確用藥安全。

相關推薦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自2011年起每年新增萬名乳癌患者,更位居2013年十大癌症成長幅度第一,且45歲以下的乳癌患者人數持續增長,顯示乳癌逐漸年輕化。過去醫師宣判患者確定罹乳癌時,總會出現勢必得切除乳房,與乳房告別的想法,但全切就比較好嗎?這樣的疑問幾乎縈繞在每個癌友...

閱讀詳情 »

(Source: Getty) 本文圖片皆出自同處。 相信大家小時候應該都非常享受「挖鼻孔」的快感吧!不過當時都會被父母以「不衛生」為由喝斥阻止,小編甚至還被媽媽恐嚇過鼻孔會越挖越大呢!根據網站Mirror的報導,挖鼻孔可不只是小孩子的專利,其實有高達九成九的大人常常會趁人不注意時偷偷挖一下。撇除不...

閱讀詳情 »

根據網站MailOnline的報導,研究閒適總是在下午時間昏昏欲睡或是看電視看到睡著的人其實是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高風險族群。而當這類人終於躺到床上睡覺時,又總是翻來覆去睡不好導致睡眠品質極差、隔天繼續昏昏欲睡。(Source: file photo) 本文圖片皆出自同處。 一項日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