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3大用藥問題 交給藥物影像辨識系統解決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高齡長者每天平均大概要吃7.3顆藥,但許多藥丸外型相似,曾有長者誤將外觀同樣白色、圓圓的攝護腺藥,當成腸胃藥食用。陽明大學醫學系副教授、臺北榮民總醫院家醫科醫師陳育群發明1款手機藥物影像辨識系統「AIGIA愛家小藥師」,居家醫師只要用手機照相,即可自動辨別藥物種類。

  根據調查,台灣65歲以上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高齡長者約有50萬人,大多患有多重慢性疾病,常常需要把多種藥物拆開放入藥盒方便服用,但藥丸尺寸既小顏色又都類似,並且藥名容易混淆,高達一半以上長者有用藥錯誤問題而不自知。

  陳育群表示,台灣健保給付藥物將近18,025多種,有時候就連醫師、藥師自己也無法從外觀直接分辨,加上病患家屬多處就醫,有醫院開的、診所開的,可能還有自己存放的,都造成嚴重用藥問題,讓治療大打折扣。陳育群觀察發現,目前台灣病患用藥有3大問題:

(一)病患喜歡把藥物全部拆開放在同個盒子裡,連包裝都沒了,該怎麼吃都不知道。

(二)台灣健保藥物超過1萬6千多種,病患家中存放大量藥物,難以辨別到底是什麼藥?

(三)即使知道是什麼藥,但外籍照顧者卻看不懂中文,如何衛教溝通正確使用方式?

  陳育群花了3年時間研發手機藥物影像辨識系統,自行開發手機AIGIA愛家小藥師APP,配合藥物拍攝裝置MedBox,只要直接用手機照相鏡頭拍照,就可以透過雲端運算針對藥物外觀進行智慧比對,迅速判斷到底是哪一種藥,顯示藥物成分、適應症、用法、特徵、特殊警語等訊息。為了方便台灣越來越多外籍居家照護者,系統也內建多語環境,能顯示英語、印尼語、越南語及馬來語。

  陳育群表示,目前雲端資料庫已經內建18025種健保藥物資訊、8000多張藥物影像,可正確辨認400種居家醫療常用藥物,且也於去年獲得台灣專利。目前在台北榮民總醫院測試結果,讓居家醫師與護理師們僅僅藉由外觀即可準確辨認90%居家用藥,正確率高達95%。

  陳育群說明,吃錯藥不僅增加副作用,藥物交互作用更可能導致不必要急診住院等更多問題,透過手機智慧居家醫療,AIGIA愛家小藥師希望讓每個走進病患家中的居家醫師能夠更快、更準、更好地藥物辨識,確保病患正確用藥安全。

相關推薦

COVID-19疫情持續肆虐全球,世界衛生組織(WHO)週二表示,用於治療關節炎的安挺樂、Kevzara,可用於治療COVID-19重症患者,降低死亡風險。此外,美國食品藥物管局(FDA)也於上週,批准「安挺樂」緊急使用授權。根據《路透社》報導,WHO於6日指出,羅氏藥廠(Roche)的安挺樂(Ac...

閱讀詳情 »

疫苗登記預約昨天上線後,網傳「有1922回復,系統異常讓其他地區民眾預約登記、疾管署討論虛擬預約或取消方式處理、及正式預約開始要向1922確認」等資訊。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澄清,運作順暢並無異常,且已正式上線,並非虛擬預約,所有登記成功者皆已記錄在案,除非事後自行取消,否則已登記之紀...

閱讀詳情 »

Aura Air全方位智能空氣淨化殺菌裝置打造清淨安心環境  月子中心、醫療院所紛紛採用 近年來媽媽們越來越重視產後調理,以往生下寶寶後回家讓公婆家照顧的傳統已經不常見,現在多會選擇住在月子中心一段時日,一來不用麻煩兩邊老人家費心照顧,更重要的是,月子中心提供更專業的服務,讓母子均能安心靜...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為何抽完神經,牙齒還會感到疼痛?想必這是許多做過根管治療的人所歷經過的,牙醫師表示,根管治療是將根管內部環境的清創及擴大,可能會刺激牙根尖周圍組織,引起脹痛不適感,此情況不佔少數。  當代牙科醫療體系醫師王嬿琛表示,要做根管治療原因,通常是因蛀牙太深,細菌污染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