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3大用藥問題 交給藥物影像辨識系統解決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高齡長者每天平均大概要吃7.3顆藥,但許多藥丸外型相似,曾有長者誤將外觀同樣白色、圓圓的攝護腺藥,當成腸胃藥食用。陽明大學醫學系副教授、臺北榮民總醫院家醫科醫師陳育群發明1款手機藥物影像辨識系統「AIGIA愛家小藥師」,居家醫師只要用手機照相,即可自動辨別藥物種類。

  根據調查,台灣65歲以上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高齡長者約有50萬人,大多患有多重慢性疾病,常常需要把多種藥物拆開放入藥盒方便服用,但藥丸尺寸既小顏色又都類似,並且藥名容易混淆,高達一半以上長者有用藥錯誤問題而不自知。

  陳育群表示,台灣健保給付藥物將近18,025多種,有時候就連醫師、藥師自己也無法從外觀直接分辨,加上病患家屬多處就醫,有醫院開的、診所開的,可能還有自己存放的,都造成嚴重用藥問題,讓治療大打折扣。陳育群觀察發現,目前台灣病患用藥有3大問題:

(一)病患喜歡把藥物全部拆開放在同個盒子裡,連包裝都沒了,該怎麼吃都不知道。

(二)台灣健保藥物超過1萬6千多種,病患家中存放大量藥物,難以辨別到底是什麼藥?

(三)即使知道是什麼藥,但外籍照顧者卻看不懂中文,如何衛教溝通正確使用方式?

  陳育群花了3年時間研發手機藥物影像辨識系統,自行開發手機AIGIA愛家小藥師APP,配合藥物拍攝裝置MedBox,只要直接用手機照相鏡頭拍照,就可以透過雲端運算針對藥物外觀進行智慧比對,迅速判斷到底是哪一種藥,顯示藥物成分、適應症、用法、特徵、特殊警語等訊息。為了方便台灣越來越多外籍居家照護者,系統也內建多語環境,能顯示英語、印尼語、越南語及馬來語。

  陳育群表示,目前雲端資料庫已經內建18025種健保藥物資訊、8000多張藥物影像,可正確辨認400種居家醫療常用藥物,且也於去年獲得台灣專利。目前在台北榮民總醫院測試結果,讓居家醫師與護理師們僅僅藉由外觀即可準確辨認90%居家用藥,正確率高達95%。

  陳育群說明,吃錯藥不僅增加副作用,藥物交互作用更可能導致不必要急診住院等更多問題,透過手機智慧居家醫療,AIGIA愛家小藥師希望讓每個走進病患家中的居家醫師能夠更快、更準、更好地藥物辨識,確保病患正確用藥安全。

相關推薦

翻攝xikang、39yst   吸煙的危害眾所周知,可謂健康的第一殺手。其實,即使不吸煙,生活中某些不健康習慣造成的危害也不亞於吸煙,根據美國媒體的調查報告,可總結出以下「6個堪比吸煙的壞習慣」。   1.一坐一整天 長時間坐辦公室或坐車會帶來多種健康疾病,即使經常鍛煉也無法...

閱讀詳情 »

泡茶、榨果汁、煮肉時,水上面都會出現一層泡沫。 有人說這是食材的精華要保留,有人則懷疑其中含有害物質,得除掉,當然,有人並沒有什麼所謂。   到底該如何和泡沫「和平相處」呢?丁香醫生今天來為大家說一說。   無害的泡沫 泡茶產生的泡沫、衝咖啡時的泡沫、榨果蔬汁的泡沫,是茶、咖啡或...

閱讀詳情 »

根據國外一份針對多發性硬化症病患用藥調查結果發現,超過三成的病患,曾因施打過程不舒適、疼痛而自行中斷治療,另外則有超過五成的病患曾忘記投藥;長期研究多發性硬化症疾病治療的台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蔡宗璋醫師認為,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漸進式造成神經受損的疾病,倘若病人未能長期遵循醫師治療方式擅自停藥,反而容...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吸菸的危害眾所周知,可謂健康的第一殺手。 其實,即使不吸菸,生活中某些不健康習慣造成的危害也不亞於吸菸。 《生命時報》綜合美國「羅代爾生活網」的文章,總結出「6個堪比吸菸的壞習慣」。   1 一坐一整天 長時間坐辦公室或坐車會帶來多種健康疾病,即使經常鍛鍊也無法抵消久坐危害。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