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姑婆芋、芋頭葉 食藥署教你如何區分

姑婆芋 芋頭葉 食藥署教你如何區分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食品藥物管理署日前接獲通報,一位民眾疑似食用「荷葉粉蒸排骨」外層葉,造成喉嚨痛、口腔痛等中毒症狀,食藥署團隊以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DNA物種鑑別,這道「荷葉粉蒸排骨」所用的「外層葉」為姑婆芋葉子,民眾因誤食引發中毒。食藥署表示,目前已建立姑婆芋相關分子生物鑑別檢測方法,可在最短時間內鑑定出姑婆芋物種,協助中毒者接受正確、有效的治療。

姑婆芋 vs 芋頭
食藥署指出,「姑婆芋(Alocasia odora)」又稱山芋、觀音蓮、天荷等。姑婆芋植株與芋頭很類似,兩者主要差別在於,芋頭(Colocasia esculenta)葉面具有絨毛,葉柄、葉面相接處呈深紫色,且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遠。

而姑婆芋表面光滑,水珠無法凝結,葉柄、葉面相接處無紫紅色,且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近,兩者在野外不容易辨識,姑婆芋植株全株有毒,含草酸鈣、氫氰酸及生物鹼等,民眾誤食便會出現喉嚨痛、口腔麻木等症狀,部分患者則伴隨著流口水、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及腹痛等現象。

民眾誤食姑婆芋 便會產生中毒症狀
食藥署表示,近年曾陸續接獲通報有民眾疑似食用姑婆芋,導致食品中毒,在民國101年曾有民眾至小吃店用餐,食用後出現嘴麻、嘴腫、喉嚨痛等症狀,食材疑混有有毒、不可食用姑婆芋。

103年也有民眾在自家菜園採摘植物、煮成芋頭飯,食用後馬上口腔麻痺、喉嚨痛,經檢驗發現,這些都是姑婆芋,多有毒、不可食用,另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於今年1月也在臉書表示,不慎誤食姑婆芋中毒送醫。

食藥署已於該署網站「防治食品中毒專區」、「闢謠專區」宣導辨認姑婆芋、芋頭方法,民眾若有相關疑惑,可上網查詢。

食藥署再次呼籲,餐廳業者應確認食材正確性、有沒有毒性,避免民眾誤用姑婆芋葉進行烹調,另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自行採摘、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以免中毒、造成傷害,民眾食用不明植物後,若出現生理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保留吃剩食物,以幫助正確診斷、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3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酗酒不只傷身,自殺機率更高出百倍。酒精是一種社交工具,但無法克制飲酒就是生病了。醫師表示,飲酒不要過量,以烈酒30cc、葡萄酒120cc、啤酒330cc為一杯計算,女性每天不可超過1杯、男性不能超過2杯,而懷孕婦女絕對不可以喝酒。 無法克制飲酒是病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行醫是我一生的志業!」衛福部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詩典踏出醫院,十多年來深入南彰化偏鄉社區,追蹤衛生局篩檢後有肝病的民眾,尤其是常被忽略的C型肝炎,勸導患者接受副作用頗大的干擾素治療,被稱為「南彰化C肝守護神」,他的堅持努力,獲選為衛福部今年的資深典範醫師獎。 希...

閱讀詳情 »

疼痛治療,要找哪一科? 如果是單純的疼痛,看哪一科都好;但如果是複雜的疼痛,就要慎選醫師了。畢竟面對複雜、跨系統的疼痛表現,專科醫師常因局部觀點限制,無法全面評估及解決。 分科,紛亂?二次世界大戰後到二十世紀末的醫療進展,多集中在醫療的細分科上;醫療專業因此愈來愈專精,專科醫師與次專科證照制度,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冬天吃鍋物暖呼呼,但鍋物中常見的食材,如肉類、海鮮、內臟都是高膽固醇食物,吃多了恐怕血脂升高。專家提醒,脂肪肝患者日常飲食要避免高膽固醇食物,以免惡化成脂肪肝炎,嚴重甚至變成肝癌。 膽固醇不需額外攝取 台大醫學院生化暨分生所副教授呂紹俊表示,人體細胞都含有膽固醇,是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