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家中暗藏的“殺手”:乳液可致癌手機電腦傷肝

家,一直被視作最安全的港灣。然而你所不知道的是:家裡面竟然會“暗藏殺機”。家中的地毯、沙發、家電;日常護理所用的髮膠、乳液……無一不可能在侵害著我們的健康!那麼,該如何避免這種傷害呢?快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家中暗藏的“殺手”:乳液可致癌手機電腦傷肝

 

一、危險用品:PVC地板、油漆等裝修材料,一次性塑料水杯、塑料手套、玩具、雨衣、鞋類、浴簾、信用卡等日用品,包裝袋、保鮮膜等食品包裝,以及髮膠、口紅、指甲油、乳液等化妝品。

  所含污染物:塑化劑,也叫增塑劑(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不僅用於塑料製品的生產,在橡膠、黏合劑、樹脂、電纜等材料中也有應用。主要起到增加材料的柔軟性、韌性和彈性的作用,使其更耐用。

  危害: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伍學焱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有類雌激素作用,大量攝入可能干擾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如果在體內長期累積,會引發激素失調,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最嚴重的是影響生殖能力,造成孩子性別錯亂,誘發兒童性早熟。塑化劑還會傷害人類基因,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肝臟和泌尿系統也會連帶受傷,且受損後,還可能通過基因遺傳給下一代。另有研究證實,塑化劑會使動物產生癌變反應。

  應對措施:伍學焱表示,對於現代人來說,完全避開塑化劑幾乎不可能,但也沒必要過度恐慌,只要正常接觸,不過量使用,就不會傷害人體。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建議,應盡量少用塑膠產品,不應讓兒童把塑膠製品放入口中;最好不要用塑料瓶來裝酒和油,如果一定要裝,最好選擇瓶底或瓶身上有個三角標誌,三角里面有數字“1”的塑料瓶,並存放在陰涼通風處;如果塑料製品上標有“PVC”,說明里面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購買和使用時要格外注意;用微波爐加熱時,不能帶著保鮮膜一起加熱,特別是肉類,多數保鮮膜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一旦接觸油脂,就會釋放有害物質。

  中國環境科學院環境污染與健康研究室副研究員王紅梅表示,家裝盡量選擇鋼木家具和地板。在選購日常用品時,如果聞到較大異味,就說明其污染物濃度較大,應該果斷棄用。綠色和平污染防治項目主任鄭鈺提醒,選擇兒童用品時,要避開PVC材料的,過軟、過小的塑料製品要少買,特別要注意有刺鼻的“塑料”氣味,或摸起來有點油膩黏稠感的塑料玩具,應謹慎選擇。

二、危險物品:餐具、水壺、奶瓶、罐頭、眼鏡片、手機、電腦、購物小票等。

  所含污染物:雙酚A,可使塑料產品變得無色、透明、耐用、防摔,應用廣泛。

  危害:伍學焱表示,雙酚A不僅會導致心髒病,還會誘發糖尿病和肝臟疾病,並影響胎兒、兒童的大腦發育,甚至增加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風險。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雙酚A還會增加女性不孕的風險。董金獅指出,雙酚A一旦被人體攝入,很難分解,會遺傳給後代,還可能發生變異,產生新的有毒有害物質。

  應對措施: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唐賽珍表示,塑料製品中的某些成分是否真正危害人體,和使用方法有很大關係。日常生活中可以注意以下幾點:不用塑料杯裝沸水,因為雙酚A只有在100℃以上的高溫中才會釋放出來;不用塑料袋裝熱食,以免有毒物質在高溫下被釋放,造成慢性中毒;不用彩色塑料袋裝熟食,因為彩色塑料袋大多是用回收塑料製成的,可能釋放有害物質;微波加熱要用專用碗;新買的塑料製品用溫水浸泡數日,加快釋放出殘餘雙酚A等有害物質,再使用;超市小票中也可能含此類物質,接觸後要及時洗手。

三、危險用品:家用電器外殼、地毯、塗料、沙發坐墊填充物等。

  所含污染物:溴化阻燃劑,一種含溴有機化合物的通稱,作為阻燃劑使用,主要塗抹於物體表面,防止物體因過熱而起火。

  危害:添加阻燃劑防止起火本是好意,但如果阻燃劑對人體有害,就可能得不償失。溴化阻燃劑作為一種常見污染物,持久性強,易在人體內積聚,會干擾人體的內分泌、免疫和神經系統,造成兒童過度活躍、學習困難,並導致成人精子質量下降和不孕不育。溴化阻燃劑在焚化時,還會釋放致癌物。

  應對措施:湖北大學化工學院王應席教授表示,沙發、窗簾、壁紙等阻燃家具,最好使用磷化阻燃劑代替溴化阻燃劑。目前,歐洲已經明確規定不准使用溴化阻燃劑,但在我國,阻燃標準沒有歐洲嚴格,溴化阻燃劑的阻燃效果又是最好的,所以市面上依舊存在含溴化阻燃劑的家具。消費者在選購軟體家具時,盡量選亞麻、羊毛面料的產品。如果擔心有隱患,可保持室內通風,或種植蘭花等可以吸收溴元素的植物。此外,沙發和坐墊等通常使用加了溴化阻燃劑的海綿類物質,一旦外層的包裹物料有破損,應立即縫補。購買家電產品時,盡量選擇帶有“ROHS”標誌(代表不含大多數種類的溴化阻燃劑)的產品。

  最後,王紅梅提醒消費者,現代生活中,難以完全避免上述物質,但無需過度恐慌,因為技術過關、質量合格、信譽良好的企業會根據相關標準生產、加工產品,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老人家常發生骨折,且會因此而長期臥病在床,並極易因此而死亡。其實,老人家要想減少骨折機會,除了應該要增加骨密度之外,更應該要增加肌肉力量,才不致於因為肌肉無力而造成跌倒,進而發生骨折不幸。至於想要增加肌肉力量,運動是最重要的方法,由於老人外出運動意外多,使得有越來越多人會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智慧型手機流行,低頭族滿街跑,小心長時間近距離專注在螢幕小、字體也小的手機上,不僅眼睛疲勞乾澀,恐讓近視或老花度數明顯加深!眼科醫師指出,臨床上曾遇家長為孩子辦手機後,孩子習慣晚上躲在棉被裡玩手機,結果近視度數急速增加兩、三百度。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施智偉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中風後復健對於日後行動能力的恢復非常動要,而且應把握中風後三個月黃金期,積極進行;不過,臨床上竟有1名70多歲老太太,因中風緣故,導致單腳肌肉無力,雖經復健長達3個月,已能藉由拐杖行走,但卻因取巧,利用膝蓋打直的省力方式走路,導致磨壞膝關節,肌肉再度退化。大林慈濟醫院物理治...

閱讀詳情 »

牙齒保健須從小做起!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口腔衛生委員會主委黃茂栓表示,研究證明,若能配合正確刷牙以及使用牙線,再加上「定期塗氟」,就可降低幼兒4成齲齒率,家長應善用各縣市衛生局提供的公費塗氟政策。據統計,台灣5歲幼兒齲齒率高達79%,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居第3位;蛀牙是侵害學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