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微波爐有害?高達九成民眾認知錯誤!

 

冬天往往希望可以快速吃到熱騰騰的食物,而微波爐顯然是加熱食物的好幫手之一,不過部分民眾卻擔心微波爐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到底微波爐對人體有沒有危害,民眾對微波爐的認知又是如何?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網於2015/11/30(一)針對民眾對「微波爐認知」進行調查。

微波爐有害?高達九成民眾認知錯誤!

「請問您認為下列哪一項對微波爐的敘述是對的?」,正確答案「食物容易受熱不均」僅占9.6%,「微波輻射易傷身體」占17.1%,「食物營養價值易流失」與「食物容易產生致癌物」各占15.2%及8.0%,而認為「以上皆正確」則占50.1%。整體而言,僅9.6%民眾對微波爐認知正確,至於錯誤認知中則以微波輻射易傷身體比例最高。

  微波爐有害?高達九成民眾認知錯誤!

進一步以「性別」為基礎進行分析,發現「女性」認為微波輻射易傷身體的比例較高於「男性」,「男性」認為「食物營養價值易流失」與「食物容易產生致癌物」的認知比例較高於「女性」,而正確觀念「食物容易受熱不均」男女之間的比例則幾乎相等。

微波爐有害?高達九成民眾認知錯誤!

微波加熱其實是依靠水分子的快速移動來產生熱能,微波爐就相當於製造一個旋轉的電場,使水分子因正負電極交換而移動生熱。微波本身是一種電磁波,跟收音機、電報所用的電波、紅外線、以及可見光本質上是同樣的東西。其差別只在於頻率的不同。

微波的頻率比電波高,比紅外線和可見光低。電波和可見光的輻射不會傷身,頻率介於兩者之間的微波,顯然也不會傷身;食物產生致癌物,主要與加熱溫度相關,而一般有水的狀況下,加熱食物不會超過攝氏100度,自然不會產生致癌物;至於食物營養價值的流失,也因微波本身只會讓食物的水分溢散,相比水煮的方式反倒更能鎖住營養素;不過食物本身若水分分布不均勻時,也會容易導致受熱不均,較無法避免。綜合上述觀點,微波實際上未如民眾想像中危險,而微波爐帶來的危害,往往是因使用方式不對而造成,因此民眾也不要再把微波爐當成危險物品看待,還微波爐一個清白吧。

 

   此調查針對波仕特線上市調網13歲以上會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時間為2015/11/30(一),分別回收有效樣本為1,680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誤差各為2.39%以內。執行方式是波仕特線上市調網(Pollster Online Survey)透過網站市調平台,針對會員進行抽樣調查;由波仕特發送email邀請會員填寫波仕特所發布的問卷,進行市場調查及市場訊息蒐集。波仕特會員皆經過手機簡訊與email雙重認證通過,樣本資料可信度高於一般網站會員。

參考資料:

  1. 高壓線、微波爐及電磁武器 Q&Ahttp://www.psroc.org/xoops/modules/tadnews/download.php?d=1&cpid=149&did=13
  2. 譚敦慈:微波食物不會致癌,反而保留較多營養素http://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0681
  3. 微波爐加熱食物會產生危害嗎?http://pansci.asia/archives/75851

 

 

 

     線上問卷,盡在波仕特Pollster

       最新、最多元的市調新聞發表,

       填答問卷,就有現金回饋、禮券、禮品等多樣好康送給您

       馬上變身網賺達人! https://www.facebook.com/pollster.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75歲的婦人在三年前因聲音沙啞就診,不料竟發現頸部左側長了一顆2公分大的惡性腫瘤,原來是因為腫瘤壓迫至神經與聲帶,才造成沙啞。負責收治個案的嘉義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謝清川主任表示,手術是甲狀腺惡性腫瘤必要的治療方式,且患者已沙啞,建議術中搭配神經監測器來輔助定位,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乾癬是一種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目前藥物僅能控制與改善症狀,無法將之「斷根」,因此不少病友除了接受西醫治療,也會尋求中醫調理。醫師提醒,無論是接受西醫或中醫治療,最重要是先確定診斷,才能對症下藥,另千萬別買來路不明的偏方,恐花錢傷身、得不償失。乾癬的治療原則 評估病灶面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牙科診間內鑽牙聲響個不停,連大人都害怕看牙,更遑論小孩。4歲的小凱平常就愛吃糖,從小又有夜奶習慣,導致小小年紀就一口爛牙,但小凱每次看牙聽到鑽牙聲就哭鬧不休、躁動不安,全程需由爸媽硬是抓著、壓著才能勉強看完。   看牙過程變成爸媽跟小孩的夢魘,後續經介紹至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孩子經由醫生判定為假性近視,或確認得到近視後,大多會使用散瞳劑治療,希望能預防或避免病情持續加重,但坊間有傳言,點散瞳劑恐有畏光疑慮,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目前散瞳劑濃度都已經降低,減少畏光困擾,但使用散瞳劑後,在戶外活動仍應做好保護措施,以免發生危險。 &n...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