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肌缺氧恐猝死 震波讓心血管「長出來」

心肌缺氧恐猝死 震波讓心血管「長出來」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60多歲的黃先生是冠心病患者,最近總是覺得心臟跳動不太規律,時而正常、時而心跳加快,感覺心臟快從嘴裡跳出來,甚至有暈眩、腦部缺血的現象,經醫師診斷後發現,是因為心肌缺氧導致的心室早期收縮。醫師告誡黃先生,如果這種心律不整的問題未改善,可能會導致心室頻脈、甚至是心室顫動的發生,嚴重甚至會造成猝死。然而,黃先生卻因前後接受過3次心導管手術均無法順利打通病灶, 對於繞道手術的風險又抱持存疑的態度,讓他在治療上進退維谷。

亞東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黃姍惠表示,冠心病患者由於通常都伴隨著心肌缺氧的問題,導致加重心室顫動、心室頻脈發生之可能性。目前要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氧氣灌注的問題,多仰賴氣球擴張術、心導管手術、心血管繞道手術等方式進行,然而,大約有10%的冠心病病患(特別是合併有糖尿病患者),因心血管瀰漫性病變、身體情況不佳、害怕手術帶來的相關併發症等等,而不適合進行繞道手術或心導管手術治療,只能靠僅有的藥物來減緩心肌缺氧的問題,對於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健康影響甚鉅。幸而近年引進台灣的心臟震波,不用動刀及麻醉,對於無法進行心導管或血管繞道手術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黃先生在因緣際會之下,轉診至亞東醫院進行心臟震波治療,在治療後一個月左右開始出現改善,在完成九週療程及持續的藥物治療下,心肌缺氧以及心律不整有顯著進步,心室早期收縮的比率從原先的30%降低至幾乎檢測不到,大大減輕了冠心病為生活帶來的不安。

「心臟可比擬做水田,主渠道不通,讓小渠道去灌溉,一樣可以有足夠的血流量」,黃姍惠醫師解釋,心臟震波治療是透過一種高頻率的聲波刺激心血管增生,如「體外按摩心臟」般,進而改善心肌血流的灌注,減少心絞痛或心臟衰竭的發生。由於治療過程是以心臟超音波定位,再施以體外震波,所以毋須開刀,也不用住院,只要定期回診即可。衛福部前年核可後正式引進,但目前健保署尚未核准給付,所以必須自費接受治療。

黃姍惠醫師提醒,心臟震波治療雖比傳統心導管或繞道手術更為簡便,但並非人人都適合,如心臟內血栓或患有急性心內膜炎、心肌炎等等,都不適合心臟震波的治療;此外,不論採行何種治療方式,少油鹽的飲食、不煙酒與定期運動仍是維持心血管健康的不二法門。遵從醫師指示、定時服藥、定期回診、定期量血壓及追蹤血糖、膽固醇,並配合生活作息調整來減少冠心病危險因子,才能讓治療的效果更顯著,也才是維護心臟健康的根本之道。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72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最近「牛奶駭人」事件讓許多家庭主婦都不知該不該喝牛奶了!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前主任林杰樑的遺孀譚敦慈,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即指出,家裡都不喝鮮奶,而是喝豆漿;營養師趙函穎也表示,平常不喝牛奶,也是喝豆漿,可見豆漿的營養價值,還真是值得市井小民重視。營養師趙函穎指出,豆漿是由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共確診3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例,分別為花蓮縣8個月女嬰、台東縣3歲男童及台中市16歲男性,個案都有發燒症狀。疾管署呼籲民眾落實正確勤洗手及正常作息,避免長時間停留在擁擠或通風不良的場所,出現發燒、頭痛、頸部僵直、噁心、嘔吐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疾管署副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冬天一到,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同樣的困擾:每次洗完澡,不管抹多少乳液都不夠!總會感覺皮膚乾乾癢癢的!皮膚科醫師建議大家,可以趁洗完澡、身上水分未乾時,抹上保濕乳液,必要時加點按摩精油,如此便可避免水嫩肌膚變成粗糙蛇皮!國泰醫院皮膚科醫師詹融怡表示,入冬以後,肌膚的皮脂線和汗腺分...

閱讀詳情 »

最近牛奶檢驗報導,又讓食安問題繼續延燒~多數人總是想:多喝牛奶可補充「鈣」質,預防骨質疏鬆但,【五代中醫】張維鈞院長表示:「並非任何人都適合喝牛奶,若攝取過量,反而會加重肝腎腸胃代謝負擔,還會導致骨質疏鬆。」牛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質,且能補給熱量。人類從嬰兒時期開始到成長發育期間,蛋白質和鈣質的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