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想過母親節? 友善化治療助妳好孕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母親節將至,但對不孕夫妻來說,卻有點沉重!美村婦產科診所張秩嘉院長特別鼓勵不孕夫婦「有夢就要追」,不要輕易放棄。尤其是現在的求診者常超過35歲,放棄之後等兩三年再動念想生,女性卵巢功能可能不如從前,醫師更難「無」中生「有」。其實,現在不孕的治療方式相當多,作試管嬰兒的步驟也已簡化,甚至透過如長效型排卵針的方式,也能減輕婦女施打針劑的針數,過程友善許多;因此,不孕者應儘早面對問題,找醫師溝通最適合的方式,才不會錯失生子良機。

張秩嘉院長提到,許多不孕夫婦會把不孕當成很丟臉的事,無法面對。其實,一對男女有正常性生活,一週兩到三次頻率,經一年努力都沒懷孕就算不孕,應積極就醫。其中,不孕又分為從未懷孕過的「原發性不孕」,以及有懷孕過,但流產,或無法再懷孕的「次發性不孕」,就醫時會透過三步驟來診治,第一步驟是檢查評估,如檢查排卵功能、子宮腔輸卵管功能、男性的功能、排斥性功能等,需耐心找出不孕原因,第二步驟是透過排卵針劑協助、夫妻同房及人工授精等方式,而人工授精進行三次沒受孕,就要考慮進入第三步驟,使用體外受精的試管嬰兒方式。

根據張秩嘉院長多年觀察,女性做試管嬰兒過程中,心理壓力常大過生理;費用、成功率、公婆期待、天天施打針劑的恐慌、耗費時間往返醫院都會造成心理負擔。不過,張秩嘉院長也提到,其實做試管嬰兒也一直持續有更友善的作法,可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如步驟簡化、縮短排卵追蹤時間、以囊胚期植入及冷凍胚胎方式減少多胞胎產生,或是引進「長效型排卵針」減低女性天天打針的恐懼等,尤其是很多女性真的很怕打針,不是因為很痛,而是想到每天打很有壓力,而「長效型排卵針」由於分子結構式的改善,打一針後約七天才需要再打第二針 ,就不用天天往返醫院。

張秩嘉院長說明,過往短效型排卵針無論讓患者自打或是由先生打,多少有些誤差,會讓藥物的吸收劑量較有起伏性。而「長效型排卵針」可在回診時直接由專業護理師幫忙打,打一針後藥效能穩定在體內釋放,不用擔心自行施打可能會發生的誤差,對於女性心理跟生理的改善都挺好,而患者需付費用並沒有較高,負擔卻變少,卵的品質不錯,受精懷孕情況也相當好。

另外,張秩嘉院長也提到,剛引進「長效型排卵針」時多是用於狀況較好的個案,使用經驗足夠後已用於困難個案,效果也不錯,目前已有七成以上都使用「長效型排卵針」;近期就有個住北部46歲高齡婦女,過去曾以短效型排卵針作過多次試管都未成功,特別到院來治療,經建議患者先改善卵巢敏感度後嘗試採用長效型排卵針,結果取卵數量甚至比用短效來的多,品質也不錯,只打了一次就成功懷孕;因此,張秩嘉院長再次提醒,有不孕問題不要病急亂投醫,或誤信偏方,要男女共同面對問題及早就醫找方法,才能儘快一圓求子夢。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57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造成肺炎的細菌又稱為肺炎鏈球菌,主要是在鼻咽部,其實平時人體身上就擁有這些細菌,一旦等到免疫力下降時,就會造成細菌大量繁殖,引發體內組織感染,甚至造成疾病,尤其肺炎已在台灣十大死因中,排行第四,更不得輕忽其嚴重性。 接種疫苗 能有效提升免疫力 為了解決肺炎問題,疫苗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您家中孩童也習慣踮腳嗎?小心恐怕是長短腳徵兆,若長期處於不正確的姿勢走路,可能會影響日後的骨骼發展;亞東醫院兒童與矯正骨科主任藍宗裕指出,造成長短腳原因多為後天導致,包括原發性髖關節脫臼、後腳跟過緊或是骨折等,都可能讓孩子出現走路搖晃、容易跌倒、踮腳等症狀。 &nbs...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芷昀報導) 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性疾病的發生機率隨之增加,而預防是重要之鑰。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祕書長暨台大醫院婦產部陳美州醫師表示,更年期是女性一個不能避免的階段,停經的年齡平均約發生在47至50歲之間,有些接受過卵巢切除手術,或因癌症接受放療及電療的女性,可能會面臨提早停經,而在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低頭族看過來!你會出現肩頸痠痛的問題嗎?有可能是肌筋膜症候群已上身;物理治療師指出,除了應養成正確的姿勢來解決之外,也可透過伸展運動以及肌內效貼布來緩解。 因為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由於3C產品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導致肌筋膜症候群的病人也相對增加。新高醫院物理治療師吳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