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慣性下巴脫臼 一打噴嚏就「掉下巴」

慣性下巴脫臼 一打噴嚏就「掉下巴」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0歲的阿勇(化名)長年來飽受「掉下巴」之苦,原來他有習慣性的「下顎骨脫臼」,也就是下巴脫臼。常常只要嘴巴一張大,或是打個哈欠,下巴就脫臼了,幾乎一兩個月發生一次,後來日漸頻繁,甚至曾早上才把下巴歸位,晚上就脫臼。收治病例的豐原醫院牙科主任黃廷芳表示,患者是顳顎關節習慣性移位,應該以治本的角度來治療,最後以手術矯正顳顎關節問題,患者終於能正常張嘴,不再受到下巴脫臼困擾。 患者因為慣性下巴脫臼,因此嘴巴只能張開2到3公分,講話也講不清楚,吃飯也得小口慢慢吃或吃流質食物,也因為如此,整個人形態消瘦。此外,還曾因為下顎脫臼未即時處理,使腮幫子腫起來,還一度被誤以為是口腔感染造成。讓人最害怕的是,如打噴嚏、打哈欠等難以控制的反射性動作,也可能讓下巴脫臼。 黃廷芳說,造成顳顎關節習慣性位移的原因,包括骨骼結構問題或韌帶彈性變差。患者是因為上顎前區長期缺牙,下顎不自主會往前,韌帶彈性較鬆,加上「關節前隆突」太突出結構也出現問題。而張口的時候,會讓下顎關節頭往前滑,正常來說,閉口時應該復位,但卻被突出的骨頭卡住而無法歸位,造成下巴脫臼。 為了改善治標不治本的狀況,患者接受下顎關節成形術,加上關節前隆突切除術,才解決下巴脫臼問題。手術之後,患者不曾再發生下巴脫臼,而且現在吃東西已經可以恢復正常,並且能放心的開口大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36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四十多歲的程小姐是衛教師,靠著流利口才和專業,提供諮詢讓病患與家屬安心。數年前開始陣發性出現失語及失憶症狀,檢查後才知是癲癇,並在左腦發現一個動靜脈畸形瘤,研判與癲癇有關。經與醫師討論,決定接受機器手臂輔助系統手術治療癲癇;術後回診追蹤,表達能力恢復得越來越好,臉上也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名50多歲工地工人自高處跌落,右大腿骨骨折,血壓一直不穩定,找不到正確病因,只能進行輸液和輸血治療,轉至大醫院檢查,外傷科醫師進行評估時,同步調閱外院X光片,並利用AI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利用熱點電腦視覺處理,發現病患除了有左側股骨骨折外,另有左側恥骨骨盆骨折。 林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降血脂藥物「"優生"雅脂妥膜衣錠10毫克」,食藥署接獲廠商通報,由於該藥向印度購買原料藥,在他國傳出不純物超標,雖然在台灣檢驗安全合格,生產商優生製藥廠仍決定主動預防性回收,總計有12批共計200萬顆,須在5月7日前全面下架。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轉換心情,樹林裡散散步吧!研究表明,多花點時間在大自然中有益身心健康,舒緩身上沉重壓力,如果心情煩悶時,安排一趟森林之旅,走入森林裡,享受沐浴時光,讓大自然帶走你的煩惱。親近大自然 大腦發生變化現代人生活緊湊,城市化與自然拉開了距離,無形的枷鎖困住很多人的身心健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