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指甲上的月牙越多越健康?關於指甲的 3 個真相

 

 

大家知道真相後紛紛表示, 再也不相信「豎條紋代表生病」的鬼話了, 但還是有很多人問丁當:

 

道理我都懂,可是指甲上的月牙呢?月牙少代表身體不好嗎?

 

造謠動動嘴,闢謠跑斷腿(怪不得丁當天天用手寫文章但總覺得腳疼)。為了不讓大家上當受騙,丁當覺得還是有必要多說幾次。

 

今天就和再大家聊聊指甲的那些事吧。

 

 

●   ●   ●

 

月牙和健康

到底有什麼關係?

 

他們倆大概就是「眼鏡蛇」和「眼鏡」之間的關係吧,也就是……談不上有什麼關係。

 

大多數人指甲上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一塊白色的月牙形狀的區域,學名叫「甲半月」或「半月痕」,其實是指甲生長過程中的自然現象。

 

剛長出來的指甲是白色的,之後會慢慢變成透明,透明的指甲會透出肉的淡粉色。因此,越白的「月牙」其實就是越新的指甲。

 

至於它為什麼是月牙形,是由於指甲中間的生產速度快於兩側,所以,無論是「甲半月」還是指甲,都是月牙一樣的弧形。

 

一般情況,每個人的「月牙」大小和數量是恆定的,不用依靠這個來判定自己的健康狀況。

 

但如果短時間內月牙變化很大,比如忽然變大變小,或是消失又出現,那就得留心最近的身體狀況是否有問題了,最好去看醫生。

 

所以,不要認為自己的月牙特別多、特別大、特別白、特別與眾不同,就等於特別健康……

 

當然了,丁當必須提醒一下,如果你的月牙長在額頭上,那就另當別論。

 

▼ 放心,這些月牙全是畫上去的……

指甲上的月牙越多越健康?關於指甲的 3 個真相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   ●   ●

 

指甲上有豎條紋

是不是代表身體出問題了?

 

對於「豎條紋」這個世紀難題,答案是——不用管,並無大礙。

 

出現豎條紋,既不代表你腸胃不好,也不代表你體質差,它只代表你的指甲上確實長了豎條紋。

 

不信?你隨便抓幾個身邊的人看看,十個人中可能九個都有。

 

為什麼會有豎條紋?因為指甲表面從來就不是完全平整的,這種豎紋其實是一直是你的小夥伴。只不過你年齡大了,小夥伴們也老了,豎條紋會變得更明顯,就像皺紋一樣,不用特別在意。

 

不過,如果你的指甲上有一些與眾不同的條紋,有時還真能反映身體狀況,比如條紋是橫着的、凹陷得很深的、帶有特別顏色的,丁當建議你去看看皮膚科醫生。

 

確實嫌棄豎條紋?也好辦,畢竟還有美甲這一招嘛。

 

指甲上的月牙越多越健康?關於指甲的 3 個真相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   ●   ●

 

指甲周圍長倒刺

是缺乏維生素的表現?

 

絕大多數情況,都不關維生素的事!

 

脫皮,缺維生素;口腔潰瘍,缺維生素;指甲旁邊有倒刺,還是缺維生素……

 

丁當只想說,為了賣維生素片,有些人編瞎話的功夫越來越好了。

 

實際上倒刺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問題,是由於角質層過於乾燥、發生分離導致的。秋冬季節氣候乾燥,大家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指甲?因為指甲有一些「先天缺陷」。

 

指甲旁邊的皮膚較薄,也沒有皮脂腺分泌油脂保護它,所以容易乾燥、開裂,指甲周圍就成了倒刺的高發區域。

 

這裡要給某些朋友提個醒,倒刺不是鬼子,別模仿電視劇,千萬不要手撕,不要手撕,不要手撕!

 

否則——

指甲上的月牙越多越健康?關於指甲的 3 個真相

 

圖片來源:就醫寶李吖里

 

撕拉倒刺不僅很疼,而且還會讓周圍的皮膚受傷,甚至引起感染。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找一把鋒利且清潔的指甲剪,整整齊齊地剪掉倒刺。

 

最後,想預防倒刺別忘了保濕,每次洗完手最好都塗護手霜。

 

授權來源:丁香醫生    ID:DingXiangYiSheng
原文標題:指甲上的月牙越多越健康?关于指甲的 3 个真相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現代人壓力大,許多人都有難以入睡或是睡眠品質不佳的問題。有別於以往以學術為主的醫學團體,「亞太呼吸睡眠整合協會」由產學界共同成立,強化醫界與其他產業的連結與整合,齊心協力推廣優化呼吸睡眠,一同為國民睡眠品質而努力。多種因素干擾睡眠 全國安眠藥使用人口超過400萬亞太呼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黴漿菌感染會藉由唾液飛沫及鼻腔分泌物接觸傳染,多發生於學齡前孩童,尤其在團體中感染機率更高,初期症狀會出現高燒、乾咳,部分病患則有噁心嘔吐等症狀,因與腸胃發炎症狀相似,因此早期診斷上較難確診;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兒科主任廖裕民指出,雖免疫力較好的病患會自然痊癒,但大部分病...

閱讀詳情 »

  一名婦女被告知罹患了五十肩,驚訝的說:「我以為只有五十歲的人才會有這種症狀!」其實五十肩不是五十歲的專利,適康復健科診所院長陳建宏說明,五十肩是指肩關節發生沾黏,導致整個肩膀活動的角度受限、疼痛產生,好發的年齡層雖然多在五十歲左右,但並非只有中年才有,其中又以女性族群高於男性,多見於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位90歲阿嬤,8年前置放腹主動脈支架,最近因噁心、嘔吐、頭暈而求診。經電腦斷層發現,該病患的支架嚴重阻塞,且發現超大血管瘤,已造成左腹及大腿疼痛下肢缺血。澄清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南玉芸以微創導管清除血栓手術,成功打通動脈血管,及加長支架預防血管瘤破裂。她呼籲,有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