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摔車的時候該怎麼保護自己?這篇太重要了,看懂它可以救你一命!

典型的低姿勢滑行:由於賽車手知道轉彎時幅度過大而轉過了頭,無法使車子繞過旗竿,所以他讓車子傾倒,抓緊後剎車,然後在完全控制之下把車甩到草地上。小心骨折:可完全張開手來防止摔落時造成的腕骨損傷或鎖骨骨折,但一定要握緊拳頭,手臂彎曲!千萬不要用打直的手臂支撐落地。在高速時撞上障礙物,車手的心境馬上會慢動作地往下沉。當經歷了一輛又一輛車子飛越過身上的恐懼,喀吱作響的零件更加深了心中的害怕,而在遭撞擊時,身上的每一根骨頭嘎嘎作響,這種恐懼實在太過真實了!

摔車的時候該怎麼保護自己?這篇太重要了,看懂它可以救你一命!

讓騎士不禁要問:有可能為摔車做準備嗎?練習簡單的摔車可減少風險嗎?雖然騎乘登山車經常會摔的人仰馬翻,但如果我們都可以小心地學習在高速時如何減輕撞擊地面時的力道或學習從高處柔軟地落地,應該可以降低傷害與風險。以下就是我們試驗過後,證明確實可行的幾點技巧。

 

技巧一:連車帶人一起摔

在大部分狀況下,最好儘量地留在車上久一點,因為自行車不會感覺到痛,也比身體容易修理,所以利用車子做為保護自己的第一道防線,以抵擋樹木、石頭及其他自行車對身體的傷害。車子所撞到的每一樣東西都會減緩車手翻滾速度,如果車手是有預警的摔車,而不是放棄一切地摔倒,受傷通常比較不嚴重。


技巧二:利用慣性原理

當BMX騎士飛躍到高空時,甩拋他們的車子,並做出美妙的姿勢,總是令人讚賞不已!一旦不幸摔車時,臉撞倒地面上已經夠糟了,若又讓摔下來的車子砸到臉上,則後果一定慘不忍睹。所以,如果你不能安全降落或會向前翻過車手把時,一定要把車推開。

在山崖邊快摔離跑道時怎麼辦?如果腦筋轉的夠快,將車子推下崖邊,反作用力會將你的身體彈回跑道。當然這是絕處逢生的一招,但是快速思考及物理的慣性原則可以救你一命。


技巧三:采低姿勢滑行

當車子無法停下來時,鎖死後輪,並轉彎而讓車子打橫,會讓車子滑出。這時用你內側的腳在地上拖,做為支撐以取得穩定性。控制車手把使車子滑行在正確位置,故意讓車身斜躺低姿勢滑行可以防止你翻越過車手把,也可以阻止你掉下山崖。可在平坦且硬質的泥土上練習這項技巧。當車子在你身體底下滑行時,控制好車把,並嘗試用你的內側腳使滑行停之。


技巧四:做測滾翻

找一塊軟墊或一個沙坑,然後頭朝下俯衝,用一側肩膀打一個滾,最後用手停住。在第一個翻滾後,將重心轉移到一側,然後彎曲手臂,直到停下來為止。先在靜止狀態用慢跑速度做俯衝練習,動作熟練之後,可以讓你在高速摔車時,保住一條小命。


技巧五:握緊拳頭,保護手腕

手腕的腕骨是騎登山車最重要的部位,而它受傷時,也是最難治療的。滑倒時如果把手張開,手腕會向後折,因而損傷腕骨,因此在碰撞到地面時,手要握拳,如此也可保護腕骨及手掌上的皮肉。最好是在測滾翻時能自動握拳。

技巧六:保護鎖骨謹防骨折

你的鎖骨無法承受推壓的壓力。基本上,他們像是防止肩膀下沈的繩子。如果從車上摔下來的時候,為了停止而完全伸直手臂,就會使鎖骨骨折。你的手臂會將跌落的力量轉移到你小小的鎖骨,鎖骨受壓時就會像一根面包棒一樣折斷。然後你到醫院就診,花了好多錢之後才瞭解,鎖骨骨折只能等它自行痊癒,就算痊癒之後,你的肩膀前方也會有一塊凸起,十分不雅。為了避免折斷鎖骨,請詳閱技巧4,勤練測滾翻技巧。

技巧七:謹慎小心為上策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急診室是搶救生命的第一現場,24小時提供民眾緊急需要的醫療照護。不過,急診一直以來常有病人多、壅塞的現象,不只造成醫療人員沉重的工作負荷和壓力,也可能讓醫病關係變得緊張,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整理出三大重點,希望讓民眾對急診多一層認識,讓醫病溝通更順暢。自我症狀評估 非必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癌症時鐘加快16秒!衛福部國健署發布2017年全台癌症發生數據,每4分42秒就有1人確診癌症,相對2016年4分58秒加快16秒,新發癌症人數11萬1,684人,相較前1年成長5,852人,但發生率增加死亡率卻下降,原因就在於國健署推廣癌症癌篩檢的人數增加,讓早期診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在家門口、陽臺或戶外抽菸影響有多大!一位過敏兒最近氣喘突然嚴重發作,竟是父親在家吸菸引起。臺中慈濟醫院小兒過敏科醫師余孟恭呼籲,疫情雖已趨緩,不少家長陪孩子的時間變多,請有菸癮的家長為了孩子,盡早戒菸!氣喘再度發作 二手菸害誘發余孟恭醫師指出,受疫情影響,過敏兒回診量減...

閱讀詳情 »

懷孕3階段養胎建議.確保母胎都健康 文/李藹芬.劉敏涵 採訪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醫師王培儀.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躍翰健康學苑總監黃如玉(依文章出現順序排列) 每位孕媽咪都期待生出健康寶寶,因此,孕期最關心的就是如何養胎?但希望胎兒健康的前提,母體健康也不能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