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症時鐘快轉16秒! 罹癌發生率增加所幸死亡率下降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罹癌發生率增加所幸死亡率下降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癌症時鐘加快16秒!衛福部國健署發布2017年全台癌症發生數據,每4分42秒就有1人確診癌症,相對2016年4分58秒加快16秒,新發癌症人數11萬1,684人,相較前1年成長5,852人,但發生率增加死亡率卻下降,原因就在於國健署推廣癌症癌篩檢的人數增加,讓早期診斷處置機會上升,也就提高治癒率。


癌症發生中位數63歲 男女癌症新確診各約5萬人


國健署癌症防制組林莉茹表示,2017年癌症發生年紀中位數,與上1年(2016)一致,都是63歲。但隨著人口老化與不健康生活形態,癌症發生人數恐持續上升,比較男性與女性新癌發生人數,男性有5萬9,297人,每10萬人口約335.7人發生癌症;女性有5萬2,387人,每10萬人口約281人;男女各增加5.7人與11.9人。


然而癌症發生人數雖增加,但不論男性與女性標準化死亡率連續7年卻呈現下降。林莉茹解釋,癌症人口增加,如老化、環境、遺傳、生活習慣等因素外,另1項發現癌症主因的因素,就是癌症篩檢逐漸普遍化,例如:女性乳癌發生率大幅上升,但新發生都是早期癌症,存活率都能有9成以上。


健檢找出早期癌症提高存活率 有症狀才檢查多是末期


分析男性癌症之首大腸癌,確診期別最多是第3期,再來是第0期與第4期。林莉茹解釋,藉由大腸癌篩檢,大多數都可以發現早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都可以有9成以上,但第3期才發現5年存活率就僅約7成,4期發現就大幅降低成13%,顯見癌症篩檢重要性,越早發現存活率越高。


國健署統計,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70%子宮頸死亡率;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以降低41%癌症死亡率;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以降低吃檳榔與吸菸習慣的26%男性死亡風險。


新冠疫情降低癌篩意願 國健署下半年將推社區篩檢計畫


不過讓人憂心的是,今年新冠情影響下,2020年上半年癌症篩檢率下降。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可能民眾擔心害怕到醫院,4個癌篩檢的執行率降低,或發現可能罹癌後,前往醫院複診人數也減少,都相當令人擔心可能隨著檢查人數下降,導致癌症患者無法早期診斷、錯失機會,等到末期有身體明顯症狀才到醫院。


林莉茹強調,2020下半年將增加4癌篩檢執行率,讓民眾可以在醫院外,也能接受檢查,例如與民間企業合作,在勞工接受身體檢查時,同時導入癌症檢查,也可能前往職業場地,宣導癌症衛教,同時也希望現場就能檢查,讓癌症檢查可以從醫院走出社區,民眾不需要到醫院,就能接受4癌篩檢。


王英偉呼籲,如果沒有出現症狀,藉由篩檢找出癌症,大多是癌前病變或早期癌,馬上接受治療存活率都很高。另一方面,王英偉也說,癌症是數10年不良習慣造成,世界衛生組織指出3至5成癌症可以避免,杜絕菸、酒、檳榔,做好體重控制、均衡飲食、定期篩檢,就能大幅降低癌症危險。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罹癌發生率增加所幸死亡率下降

▲國健署癌症防制組組長林莉茹解釋,每年各醫院會先統計新確診癌症病患,隔年對衛生單位申報總資料,次年再整併處理資料,需等診斷確立才能收錄,整體作業花2年時間,國健署就會發布最新10大癌症資訊。(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圖/NOW健康製作)


更多NOW健康報導
打疫苗可減少7成子宮頸癌發生率 有性行為仍然有效
蔥白不吃丟掉太可惜 中醫教你這樣做改善夏日冷氣病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全台進入梅雨季 高溫潮溼適合黴菌孳生香港腳來報到

相關推薦

  乳房是人體最有趣的器官之一。它哺育後代、展現性感、帶來美妙的性體驗。千百年來,人們對乳房的癡迷從未改變,但對其事實卻知之甚少。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乳房神秘的面紗正在被慢慢揭開。美國「女性健康網」和英國《衛報》最新載文,告訴了我們這些令人吃驚卻十分有趣的事實。 1.年齡越大,乳房脂肪...

閱讀詳情 »

出處/康健雜誌作者/黃惠如圖片/陳德信避開破壞腸道的5種食物,才能「腸」保安康:■紅肉最近有個新聞,一名女子愛吃牛肉麵,平均兩天吃一次,不到30歲,婚前檢查已經發現大腸癌第二期。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共同出版的防癌建議:紅肉和加工肉品是大腸癌的強力危險因子,每週紅肉的攝取上限應在500克...

閱讀詳情 »

出處/康健雜誌作者/楊心怡圖片/康健雜誌在google以「提升新陳代謝」或「加速新陳代謝」為關鍵字搜尋,你可以找到800多萬筆世界各地提供的祕方。而食物更是其中最吸引人的祕密,有多少人能抗拒「愈吃愈瘦」的誘惑?但不幸的是,只要消化食物,就是在消耗熱能,所以沒有什麼超級食物能刺激新陳代謝,任何食物在吃...

閱讀詳情 »

出處/康健雜誌作者/林芝安圖片/康健雜誌春天的腳步早已悄然翩至,反應在身體最明顯的感受之一是,癢。每個人癢處不同,有些人經常眼睛癢,有的鼻子癢,甚至有人會全身四處癢。從傳統醫學概念,不同的癢,反映了身體機能隱藏的問題各異。【不同部位的癢】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郭忠禎強調,「癢不是病,只是一種症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