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上網行為失控 醫籲師長當守護者

孩子上網行為失控 醫籲師長當守護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打電動、上網小心成癮!《成癮行為心理學》研究指出,潛在精神疾病症狀與社群網絡、電玩成癮有關。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精神科醫師詹佳真表示,上癮必然影響日常生活,讓逃避的問題日益嚴重。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呼籲,師長應成為孩童守護者。

網路成癮者 常共伴精神疾病

該研究為一項大型橫斷面研究,研究者於2014年3月至5月間,透過挪威5種全國性網路報紙,共23,533人完成調查。其中女性佔65%,男性35%,年齡16-88歲,平均年齡為35.8歲。

研究發現,單身、女性、年齡較輕、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強迫症、焦慮症和憂鬱程度較低者與社群網路成癮有正相關;而男性、單身、年齡較輕、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強迫症、憂鬱程度較高者與電玩成癮呈正相關。

研究者表示,有精神疾病症狀(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等)特徵的年輕成人,可以列入預防網路成癮的目標。但將社群網站、電玩等成癮,都統一視為「網絡成癮」並不恰當。

網路上癮影響生活 應求助醫師

上述研究顯示「社群網絡」和「電玩遊戲」成癮者有不同特徵。詹佳真對此表示,其中社群網絡成癮者焦慮度較高,害怕與人面對面交談,但仍期待與人互動並且建立關係;電玩成癮者的憂鬱傾向較高,可能藉由電玩逃避人群,從中尋找自我價值和成就感。

她說明,網路成癮如同酒精或藥物成癮者,藉由改變心智的物質達到自我治療的目標,社群網絡或遊戲成癮者,常合併有精神疾病,代表科技產品上癮者也試圖自我治療。醫師呼籲,不論是何種原因,一旦對科技產品上癮,必然對社交、娛樂、工作教育還有家庭生活造成影響。她提醒,使用科技產品只能是休閒,如果有身心問題應求助醫師。

師長成為守護者 適時給予關心

葉雅馨則呼籲,親友或師長,應透過「覺察」、「行動關心」及「協助」成為孩子第一線守護者。在家庭端,父母可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是否異於過往;學校端,師長則能透過孩子間的比較,覺察出差異性,例如在班級中鬱鬱寡歡、沒勁、疲倦總是想睡等。

網路成癮有3項覺察指標,她說,包含網路使用時間過長、作息明顯改變、表現出很極端的情緒。當師長發現孩子出現上述行為,合併成績滑落、跟朋友零互動,建議給予行動關心。她提醒,當孩子網路使用無法控制時,一定要進一步求助專業人士。

【延伸閱讀】麻疹疫情爆發 連假疫區旅遊建議施打疫苗預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40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針對近期國人普遍接種COVID-19疫苗而引起的不良反應與副作用,醫師普遍建議施打後,若有發燒症狀,可服用解熱鎮痛劑如: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布洛芬(Ibuprofen)。民眾誤解以為只有普拿疼一種產品可以購買,造成市場上缺貨,導致民眾人心惶惶。乙醯胺酚可解熱鎮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病患在接受全身麻醉後容易有術後噁心嘔吐等副作用,這時除了會使病患感到不適外,還可延長病人術後在恢復室的觀察時間,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麻醉科吳佳靜醫師指出,根據文獻記載,若無事前預防措施,約三成病人在接受全身麻醉後會發生術後噁心嘔吐,且臨床病人回...

閱讀詳情 »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甩掉多餘脂肪,雕塑完美體態,一直都是許多人的目標,除了先前很紅的168斷食,但因為一整天只有8小時可以進食,執行起來相當不容易。對此,營養師高敏敏建議另一種方式,「5:2輕斷食法」不僅可以幫助身體自我修復,還有機會養成吃不胖體質。高敏敏表示,適度的輕斷食可以讓身體休息、減低腸胃負擔...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5月中旬,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峻進入社區感染階段,隨著確診人數增加,政府宣布全台進入3級警戒,一時之間,休閒娛樂展覽密閉場所關閉了、學生們停課了、許多公司也宣布員工分流上班或居家辦公。這2個多月大家努力在家防疫,進行自主封城,醫院一般門診就診人數明顯減量,但也觀察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