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改善消化性潰瘍 飲食調整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消化性潰瘍主要是因胃、十二指腸等組織黏膜,受到胃酸分泌、幽門桿菌感染等因素造成潰瘍,發生在胃部稱為胃潰瘍,在十二指腸則稱為十二指腸潰瘍;台南新樓醫院外科醫師李兆人指出,現代人發生潰瘍的比例有明顯增加趨勢,尤其又以胃潰瘍最為常見。

消化性潰瘍患者會出現像上腹部疼痛、心口灼熱等症狀,有時還會有嘔吐、噁心、腹脹等;李兆人醫師表示,胃潰瘍患者,通常用餐後30分鐘至3小時間會出現上腹部疼痛,若為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則在空腹時就出現腹痛現象。

醫師李兆人進一步說明,要改善潰瘍問題,平時就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充足睡眠、保持愉快心情等,重要是三餐要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且減少攝取咖啡、濃茶或具刺激性食物,才能有效避免症狀加劇。

治療上,醫師多會採以抗生素、制酸劑等方式,有效紓緩症狀;李兆人提醒,通常接受治療後,都能逐漸獲得好轉,因此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就應盡快就醫治療,才能降低誘發併發症的機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685

相關推薦

要健康,就必需學會傾聽自己身體發出的SOS!尤其是一些小細節異常的觀察,更是馬虎不得。舉例來說,糞便是否異常要觀察的項目包括:排便次數、便便顏色、便便有無出血等;有的人能夠天天排便順暢,排出香蕉狀且為黃褐色的糞便,但是也有的人排出像鉛筆一樣的細長便,且混有出血,到底是什麼毛病?日本醫學博士將分析糞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空氣污染是全球共同面對的議題,許多民眾除了空氣清淨機外,亦會在家中栽種植物以期改善空氣品質;對此,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莊凱任、副教授莊校奇等人研究證實,擺放盆栽的家庭空氣品質高於他人,更可以降低 PM2.5 濃度最高相差 1.29 倍。如天然空氣清淨 植栽有效改...

閱讀詳情 »

近年來隨著國人健康意識的攀升,如今含有優質蛋白質、卵磷脂、大豆異黃酮等豐富營養素的豆漿,已然成為養生代名詞!不僅是早餐必備飲品之一,更有不少人將其視為運動後,補充蛋白質的最佳補給品,就連素食者也愛不釋手。但市面上標榜為豆漿、豆奶等各式大豆飲品有百百種,真的每一款濃度都足夠,可被稱作「豆漿」嗎? 近年...

閱讀詳情 »

討人厭的腿部水腫、發脹問題,總讓你困擾不已?不敢穿著裙裝、短褲,就怕粗壯的小腿原形畢露?想要一甩惱人的蘿蔔腿,除了避免長時間久坐、久站;少吃重鹹、重口味的食物,來防止水分滯留外。韓國知名明星教練表示,適度把握睡前時間,進行腿部伸展操,也是有效預防水腫上身的好方法! 討人厭腿部水腫、發脹問題,總讓你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