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教學 終於發現了! 打球20年依舊用手揮桿的原因

球桿正確使用概念 使身體產生更多揮桿速度



高爾夫揮桿動作是透過身體的動作操作球桿來擊球,各位球友對於使用球桿的概念已經決定是用身體的大肌肉揮桿或是試圖用比較沒力量的手部肌肉揮桿,下圖可以看到施加重量在桿身時球桿會產生一些扭曲,這樣就說明了其實你感覺硬的球桿,在快速揮動或施加力量時它相對是「軟」的(軟硬只是呈現球桿變形量的多或少)。
教學 終於發現了 打球20年依舊用手揮桿的原因
如影片說明,當對於認知球桿是「軟」的時候,會找到身體轉動的力量將球桿「甩」上去(並非用手甩動球桿,用身體轉動揮動遠端的桿頭重量),相反的若認知球桿是「硬」的時候會將球桿「舉」到上桿位置。
教學 終於發現了 打球20年依舊用手揮桿的原因教學 終於發現了 打球20年依舊用手揮桿的原因
而那種認知對你有利?
個人認為把球桿當作軟的時候你可以:
1.獲得更多的身體轉動,使身體產生更多的揮桿速度
2.更好的重心轉移(因為轉動讓你的身體力量自然產生有限度的位移)
3.更多的擊球加速距離有利擊遠與木桿的執行
4.更一致的揮桿節奏(不會用手猛力加速擊球)

駐站教練教學 終於發現了 打球20年依舊用手揮桿的原因彭怡千(Terry)
‧國立成功大學運動生物力學碩士
‧運動生物力學、高爾夫動作分析、高爾夫體能訓練
‧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認證B級教練
‧揚昇高爾夫球場培訓隊教練
‧體委會高爾夫項目優秀與潛力選手訓練計畫教練
‧高爾夫協會潛力選手暑期培訓教練
‧呂西鈞高爾夫球推廣中心動作分析師
‧國防醫學院、國立東華大學兼任講師
教學內容以運動生物力學做為教學的基礎理論,並配合揮桿技術分析動作,建立揮桿動作以符合個人身體肌肉力量與柔軟度為依據,建立符合個人身體條件的揮桿動作,調整揮桿動作時強調科學化與物理原則,重視合理且易執行的揮桿動作。
‧彭怡千教練 臉書
‧教學連絡電話:0919-912315



▲欣高球感謝您按讚!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根據統計,台灣18歲以上成人超過八成有牙周病困擾。常見症狀例如刷牙時出血、牙齦紅腫、牙縫變大、牙齒鬆動、或是持續性口臭等。傳統的牙周病治療工具是超音波洗牙機和牙周刮刀。研究顯示,雷射治療有更好的殺菌效果,也能減少治療的疼痛感,已成為牙周病治療的重要輔助工具。 雷射是...

閱讀詳情 »

記者 董雨菲/桃園報導 培育田徑選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需要專任教練的投入,軟硬體設備也不能少,從國小到高中,三級的銜接制度更需要完善,才能讓學生選手不會出現學習斷層,為了打造一個可以培育專業體育人才的學習場域,桃園市政府教育局不斷挹注經費資源,在各校開設體育班,投入教練群,也因為這樣,在各場賽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為了加分第一印象,不少人上診所做牙齒美白,但美白牙齒方法百百種,該如何選擇才最合適呢?牙醫師表示,市面上常見的幾種牙齒美白方法有美白貼片、冷光美白、噴砂美白與居家美白等,須依美齒美白需求,找尋合適療程。 當代興國牙醫診所醫師袁盛博表示,現代人常喝茶、咖啡、抽菸導致...

閱讀詳情 »

▲一張嘴就可能觸發劇痛,台中榮總放射腫瘤部醫師謝合原感嘆,頭頸癌患者光是「吃飯」就是真正的生死關頭。(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程子奕/台中報導 只要一張開嘴巴「渾身上下沒一塊不疼的地方」!吃東西對一般人而言,再享受不過了,但對於接受放射線治療的頭頸癌患者而言,一天三餐時光,卻可能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